俗話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積德行善的家庭,必然有它的福氣。而毫無功德,毫無善意的家庭,就有災禍出現(xiàn)了。這些福氣和災禍,不僅影響到這代人,還會影響到后面三代兒孫。
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與其說是個人能力的比拼,不如說是家庭與家庭之間的比拼。誰的家庭福氣夠,誰的人生就逐漸發(fā)跡了。
網(wǎng)絡上有這么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寒窗苦讀十多年,比不過別人三代積累呢?”
最重要的一點是,你一代人寒窗苦讀十多年,別人每代人都寒窗苦讀十多年,還有各種江湖資源的積累,那你又怎么可能輕易超過呢?
一代人的福氣,終究是稀少的。多代人的福氣,那才是深厚的。福氣越多的家庭,它的氛圍就越好,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就越和諧。這,是一般家庭做不到的。
子孫富貴,必有福兆。如果家庭占了這幾點,相信會三代興旺。
一、每代人都有財富上的積累。
一代人很努力,后面幾代人很懶惰,進而坐吃山空,家庭直接走下坡路了。這,終究是家庭的大不幸,也會讓第一代人的努力,付諸東流。
創(chuàng)一代的努力,是為了讓第二代人站得更高,走得更遠,而并非是讓他們養(yǎng)成驕奢蠻橫的品性。當然,對于絕大多數(shù)的有錢家庭來說,這些敗家子出現(xiàn)的概率,很極大的。
為什么他們會出現(xiàn)呢?家庭有錢了,父母溺愛了,孩子會覺得當下所擁有的一切,就“理所當然”了。這,不僅會害慘一個家,還會害死一代人。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不會溺愛孩子,也不會放任孩子不管,而是會給他們灌輸“自力更生”的觀念,讓他們能夠自己養(yǎng)活自己。
試想,創(chuàng)一代努力了,創(chuàng)二代也出現(xiàn)了,每代人都獨立自主,自強不息,那家庭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每代人都有財富上的積累,家底才會越來越豐厚,日子才會越過越舒心。
二、出現(xiàn)一位驚才艷艷的兒孫。
有國學大師提出過一個觀點,只有多代人積德行善,才能培養(yǎng)出一個才華橫溢的兒孫。
這世上至少有八成的人是普通人,智商和情商都差不多。要想培養(yǎng)出驚才艷艷的后代,我們該怎么辦呢?只有持續(xù)積德,順其自然。
積德到了一定的程度,你會發(fā)現(xiàn),某些子孫后代的能力,那是比較突出的。基本上,可以遠超其他人。這個時候,你的家庭會走得更遠。
有“貴人”出現(xiàn)的家庭,跟沒有貴人出現(xiàn)的家庭,那是天壤之別的。
三十年前,在某個小山村,出來了一位考上人大的農(nóng)村娃。后來,這位農(nóng)村娃創(chuàng)辦了電商企業(yè),還讓企業(yè)上市了。賺了那么多錢的他,還不忘回饋家鄉(xiāng)。
一個家庭的子孫,厲害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他所影響的,就不僅僅是自己的家庭那么簡單了,還會給身邊人帶來機遇和福氣。
三、父母以身作則,懂得教育。
談到“教育”這兩個字,我們都會想到學校,認為只有學校的老師,才能教育孩子。父母,只要養(yǎng)活孩子就可以了。
對于這種觀念,有教育專家說過,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還是終身的老師。
學校的老師,最多只能教會孩子讀書寫字,而家庭的父母,則要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去過好這一生。
古人有言:“以身作則,后必效之。”前人以身作則了,把榜樣樹立好了,那后人就會有樣學樣,加以效仿。前人對后人的影響,那是巨大的。
身為家庭的父母,要規(guī)范好自己的言行舉止,知道什么事兒該做,什么事兒不該做。要知道,你的言行,都會影響后代的福分。
四、有讀書的氛圍,底蘊深厚。
如果說錢財是家庭的皮肉,那底蘊就是家庭的靈魂,或者是核心。靈魂存在,皮囊才有意義。而靈魂不存在,皮囊再好看,其實也沒有用。
就拿“暴發(fā)戶”的家庭來說,他們一夜就暴富了,有錢到了極致。這個時候,命運對于暴發(fā)戶的考驗,就來了。
有智慧的暴發(fā)戶,會盡量低調(diào),同時好好培養(yǎng)自己的德行,讓家庭多些良好的風氣,慢慢地提升家庭的底蘊。相信這個家庭,會逐漸走向正軌。
而沒有智慧的暴發(fā)戶,會特別高調(diào),認為自己了不起。過了幾年,家庭風氣不可逆轉(zhuǎn),兒孫逐漸變壞,那他們就真的離“衰敗”不遠了。
為了家庭的長久,為了子孫后代的興盛,還是要有讀書的習慣,就跟龍入大海一般,方能縱橫于海底世界,愈發(fā)不凡。
錢財,終究有敗光的那一天。而好的習慣和氛圍,則會增添更多的錢財,讓人的心靈更為強大。說到底,無形的“底蘊”,才是關(guān)鍵。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