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的是這三節,3. 每次走一步 ,4. 聰明的那個,還是好看的那個 , 5. 練瑜伽不如躺著
刺猬讓我們帶著下列這些問題或提示去讀:
1 對于洛莉的分手,洛莉的兩個朋友艾莉森、簡以及洛莉對待困境的三個方法分別是什么?
洛莉身為心理治療師,在經歷了和男友分手事件之后,她沒有找心理治療師做心理治療, 而是打電話給朋友聊聊。
洛莉給認識最久的朋友艾莉森打電話講述了男友的故事。艾莉森聽完后說道:他就是個渣男!然后她們大概花了二十分鐘時間批判男友。
在經歷痛苦的最初階段,人們總是傾向于抨擊他人或自己,讓怒火向外或向內轉化。顯然艾莉森和我選擇了對外。
艾莉森問洛莉現在打算怎么做,洛莉說只要能讓我從痛苦中解脫,我愿意做任何事,
艾莉森建議她去找個人上床!
艾莉森和她的丈夫是學生時代的戀人,所以這個建議并不適合。
伯特·弗羅斯特的詩里有一句:“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前,穿過它?!?br>
接著洛莉又給另一個朋友簡打電話,告訴她事情的經過,她們又花了差不多二十分鐘時間批判男友,并且說他一定是反社會人格。不然這完全不符合洛在這兩年里所看到的他。
簡為了幫助洛莉走出痛苦,打算給她介紹新男友,而洛莉并不認為這是個好辦法。
她想象了自己和友善的男士約會的畫面,自己會因為交談中提起的某件事而流眼淚,在初次約會時哭,不僅掃興,更可能引起恐慌。而洛莉的精力只夠應付當下的事。
當下,只能先邁出第一步,再走下一步。就是去做一件事,再讓這件事驅使你去做另一件事,用一個良性循環來替代一個惡性循環。
一步之中蘊含著許多可能性。
所以,她打起精神叫醒兒子,為他準備早餐,打包午餐、交談、送學校,然后自己開車去診室。
作者這里的做法,讓我想到我自己平時遇到問題的時候,遇到問題時,就去清理,然后在清理過程中,得到有哪些提示,然后跟著提示去行動,當我去做了,可能我做的跟遇到的問題沒有任何關系,但就因為我有行動,問題到后面也會得到解決。
作者說自己的精力只夠應付當下的事,我想這就很好的詮釋了活在當下,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當大多數巨大的轉變都是靠著很多微不足道的一小步累積而來的,也就是,量變引起質變。
2 朱莉的下下簽是什么?
朱莉是三十三歲的大學教授,和邁特一起三年終于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在蜜月旅行后發現自己懷孕了,在第一次產檢時又查出罹患癌癥,事實并不是沒什么事。
年輕、新婚、懷孕、沒有家族遺傳乳腺癌史的朱莉無情地被宇宙中的小概率事件擊中了,她掙扎著嘗試,同時挨過癌癥治療和妊娠期,卻發現自己流產了。
就是這個時候,她找到了洛莉做心理治療,因為她不想要“癌癥組”的心理治療師,她想要感覺自己是正常人,正常地參與生活。
治療非常殘酷,但朱莉的病情有所好轉。在醫生宣布她“腫瘤消失”的那一天,她和邁特,以及他們最親密的朋友和親人一起乘坐了一趟熱氣球。
半年后,她會再做一次最終檢查,為治療畫上句號,這意味著她又可以備孕了。那天晚上,她夢見自己已經六十多歲了,懷里抱著她的第一個孫子。
然而,在不久后的某一天,收到了朱莉的留言,她需要馬上見我。
第二天一早就來到診室,那個本該證明她痊愈的最終檢查卻發現了另一種罕見的癌癥,是與原發癌無關的新病灶。醫生斷言這次的癌癥終將奪走她的生命,可能是一年,可能是五年,如果奇跡出現也可能是十年。
“你會陪著我,直到我死去嗎?”朱莉問洛莉。
但洛莉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幫助朱莉的最佳人選。如果我說錯什么做錯什么,那可如何是好?她只有一次機會按照自己選的路來走,要是我讓她失望了怎么辦?
但是,朱莉認為,洛莉能讓她在面對癌癥的時候,能有暫時逃離被稱為“勇士”的時刻。
洛莉看著朱莉,我無法拒絕她。更重要的是,我不想拒絕她。
而從那時起,這個治療工作的本質改變了:我要幫助她面對死亡。
人們絕不愿意去想的是,即使自己把所有該做的都做對了,還是有可能抽到一支下下簽。
雖然朱莉抽到了下下簽,但有了洛莉的陪伴,她選擇了勇敢面對,像正常人一樣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