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那一年宋美齡喜歡法國梧桐,蔣介石便把法國梧桐種滿了南京城。
文/HoraceShao
這兩天(2015.11.27)交大的校風真是又大又冷,但終于看到了久違的太陽:金黃的樹葉襯著藍天,格外好看。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正在落葉的懸鈴木。
懸鈴木大家應該都很熟了,作為“行道樹之王”的它,和樟樹一起,基本承包了南方城市的大部分行道樹。比如說交大閔行校區新圖門口的緯四路,兩側都是二球懸鈴木(Plantanus × acerifolia (Ait.) Willd.)。
相較于懸鈴木,“法國梧桐”則是它更常見的稱呼(其實是指三球懸鈴木)。雖然名字里有“梧桐”這兩個字,但它和我們所說的梧桐(Firmiana simplex),有著本質的區別:二球懸鈴木屬于懸鈴木科,懸鈴木屬;而梧桐則是梧桐科,梧桐屬的一種植物。有時這二者被混為一談,這可能是由于它倆的葉形較為相似的緣故吧。(但二者葉片還是有一定區別的?。?/p>
從上圖可見,梧桐的葉子長為三裂(葉片開裂為三部),開裂至中部;但懸鈴木的葉片則是五裂,在葉緣上常有粗大鋸齒(這也讓葉片具體開裂數不是很好辨認),較梧桐葉片而言,更為不整齊。
二球懸鈴木還有其他的典型特征,比如它斑駁的樹干:
可見樹皮大片剝落后,露出白色的樹干(手感很好的)。
看到這里,可能有的讀者會問:既然叫“二球”懸鈴木,那么有沒有“一球”或者“三球”懸鈴木呢?說實話,還真有。
首先,我們要知道,二球懸鈴木中的“球”,指的是頭狀果序,“二球”指的是一個總柄上著生有2個頭狀果序。以此類推,一球懸鈴木則是每個果柄上著生一個頭狀果序,三球懸鈴木則有三個。當然,果序的數目不會那么精確,有可能在某幾枝上多幾個少幾個的,畢竟它們風餐露宿的,大家不要苛求這些植物們,以總體數目為準就好啦。
所謂頭狀花序,即頭狀果序,是指好多好多花,著生在同一個花托上(具體請腦補向日葵的大花盤)。因此,每一個懸鈴木的“球”,不是一個果實,而是眾多果實的聚集體。當我們把“球”搓碎后,散落出來的一根根的有絨毛的小條,便是懸鈴木真正的果實。
一個更有趣的事實:二球懸鈴木是一球懸鈴木(Platanus occidentalis)和三球懸鈴木(Platanus orientalis)的雜交種。這也就是為啥二球懸鈴木的拉丁文學名Plantanus × acerifolia會這么鬼畜了。其中,X代表“雜交”(cross)。
英文中, 所有懸鈴木都可以被統稱為plane tree。而由于一球懸鈴木原產北美,所以叫做American sycamore(美國梧桐)或者buttonwood。學金融應該都知道Buttonwood Agreement吧?這就是在一棵一球懸鈴木下簽的,《經濟學人》里的一個column也是由此得名。還有,在電影Flipped中,牽動全片情節發展的sycamore tree 也應該是一球懸鈴木。
而二球懸鈴木則叫做London plane或hybrid plane,中文翻譯“英國梧桐”;而三球懸鈴木起源于土耳其一帶,相較歐洲國家偏東,因此叫oriental plane,這也映襯了它的拉丁文種名orientalis。
另:在這里吐槽一個新聞:
航拍的照片不錯,但圖里的“項鏈”顯然是懸鈴木啊,不專業一點叫“法國梧桐”,你說“梧桐”算怎么回事?開什么學術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