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去成都見Angie女王了,非常開心,非常激動。但是我又不知道要跟Angie聊什么,同樣都是八零后,Angie女王已經這么成功,我卻這么失敗,想到這里我就恨不能狠狠抽自己。
我自認為自己并不是一個很懶,沒有上進心的人。相反,我比身邊的一些朋友要更努力,更刻苦。
記得剛畢業的時候,我跟同學都在深圳,我們一起合租。周末會邀請兩三個朋友過來吃飯,我的廚藝就是從那個時候練出來的,那個時候,我們很窮,但是很快樂。在深圳的時候,周末最喜歡去中心書城,可以在那里看一整天的書。
后來,同學回老家重慶,我前前后后也換了幾份工作。兩年之后我也來到了重慶,自己做生意,因為種種原因,最終也沒有做成。
我經常在反思自己,為什么我這么努力還是沒能過好自己的人生? 可能冥冥中自有定數,正在我反思自己,想要改變的時候,無意中在看到了Angie的一篇文章,有所觸動。于是我關注了Angie的公眾號,之后參加了時間管理特訓營,然后是打卡群。
這一路走來,我收獲了很多,也改變了很多。
我把自己的人生跟Angie他們的進行了對比,總結了一下,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我覺得,應該具備這兩點:
第一,專注,專注于某一件事,或者某一個行業,在一家公司沒有做三五年根本收獲不了什么,既沒能提升自己的職場能力,也對這個行業了解不深,如果這時候跳槽,只能又從零開始。每個人一定要找到那個自己能夠且愿意專注的事情,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第二,積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萬丈高樓平地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說的都是一個道理。任何事,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有的時間長,有的時間短。成為一個行家,成就一番事業,都是需要大量的行動,大量的學習,加上時間的累積。很多人都聽說過一萬小時理論,凡是非常有成就的,比如說,比爾蓋茨,莫扎特,郎朗這些人。他們之所以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也就是在于他們專注做一件事,加上持續的去練習,去提升。比爾蓋茨從十幾歲就接觸電腦,為了能夠免費的用到電腦進行編程,大半夜爬起來跑到學校去練習,20多歲創辦了微軟,之后成為了世界首富。莫扎特跟郎朗,都是在年紀很小就開始練鋼琴,每天要練十幾個小時,一直持續的練,練了十幾二十年,慢慢的嶄露頭角。莫扎特二十幾歲才寫出最著名的曲子。
試想一下,他們如果沒有這中間的積累和專注,是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績的。
這也是我開始寫作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