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更迭,冬去春來,每一個季節都可愛,可是唯獨對“秋”有種特別的情愫。是因為從活力四射向冬眠蟄伏的轉化,又或是因為草枯葉黃的蕭條惆悵?也許還有離別的味道。
北京的秋天特別短,但也特別美。郁達夫說: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都說,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依我看,一入秋,北京就成了那個北平、那個故都。
10月份,接到了通知,明年的秋天,大概已身處異地,離別與不舍便撲面而來,更想抓住京秋的每一分每一秒,也格外珍惜過眼的每一幀每一景。
第一個周末,去了潭柘寺。那還是早秋,葉子還不現黃意,但山里的清幽自是讓人享受這份難得的自在。山寺旁有敲鐘的地方,明碼標價10元3次,朋友躍躍欲試,被我強行拉走。一直覺得敲鐘是個“神圣”的職業,它是屬于寺里的小和尚。
第二個周末,去了金海湖。那天是個陰天,景色多少有點打了折扣,幸運的是下午返程前太陽終于出來了,藍天也姍姍來遲。蘆葦,柿子,和紅葉。
第三個周末,去了故宮。其實是為了一睹《千里江山圖》的真容,五點半便起床六點便出門。也正因了這份執念,得以看到了秋天凌晨六點半的故宮,美不自勝。
還去了地壇,想看銀杏林。銀杏大道是美的,只是游人太多,少了那分屬于秋的安靜和悲涼。
某個工作日的午休時間,去走了走楊梅竹斜街,在這里,時光仿佛也放慢了腳步,輕輕地,輕輕地。
被“關”到了北七家,那就索性去紅螺山走一遭吧~京北古剎紅螺寺,在京的第七年,總算是來打卡了!我們選擇了一條“逆人流”的道兒,也看到了最美的風景。觀音寺旁賞落日余暉,大雄寶殿前雌雄雙杏。
秋天的黃色,足夠飽和,無意中總是惹起一絲淡淡的愁。轉眼已是初冬,還有太多來不及看,不知明年仍在否。也許不該這么悲觀,也許大洋彼岸的秋天是另一番同樣值得記憶的模樣。誰說不是呢?
美好如斯,任時光匆匆,我愿在秋天里,數著泛黃的銀杏葉,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