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能力出色的航海家,人品卻極差。一位勇敢善良,體恤他人的大副。一位忠誠國家,內心正直的海洋實習生。他們在一艘名叫邦迪號的遠洋軍艦上,展現出的善與惡讓人目瞪口呆,唏噓不已。
艦長布萊是一名出色的航海家,他從庶民奮斗到艦長。因心理上的缺憾需要一名紳士風度的人作他的手下,布萊斯庭得到他的賞識協助布萊和邦迪號前往西太平洋的大溪地,購買面包樹,這種樹是給奴隸吃的。拜姆是一位伯爵的兒子,海洋實習生,年輕又充滿理想,對自己的國家無不忠誠。
邦迪號上有許多水手,他們中有的是酒鬼,有的是犯人,也有的有妻兒,被強行征用拉上船,這群人開始了一趟長達兩年,生死難料的遠洋航行。
對一艘孤零零行駛在大海上的軍艦來說,鐵的紀律是必要的管理手段,布萊被賦予無上的權力。一位貧民出身的艦長,在這樣的環境下釋放出他所有的惡,他不是為了紀律而施罰,而是喜歡看見別人痛苦。鞭打已死去的水手,克扣手下的口糧,做假帳,營私舞弊,手段殘酷無比。這一切的一切都激起大副和水手們反抗的決心!
而后布萊在大海上逃亡時,憑借他出色的領導能力,公平分配食物,抓到海鳥先給病人喝鳥血,以保住性命,在及其艱苦的條件下得以生還。這與之前布萊大權在握時的暴虐判若兩人。善與惡沒有絕對的界限,人性一般是天使,一半是魔鬼,這在布萊的身上得到充分的體現。
克里斯庭,邦迪號的大副。他同情船上的水手,對布萊的所作所為極度反感。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帶領部分官兵奪取軍艦后,并沒有傷害布萊及其隨從。而是給他們船,糧食和誰,放逐大海,任其自生自滅。對他的這種處理方法,我還是很認可的,殺人不過頭點地,得饒人處且饒人。
拜姆忠誠于國家和他的信仰,和克里斯庭是好友。反叛開始后,拜姆拒絕參加,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別無選擇,他隨克里斯庭回到大溪地。幾年后布萊前往大溪地追捕克里斯庭時,拜姆隨布萊回到英格蘭,在軍事法庭上陳述布萊的種種惡行。這位航海實習生隱喻著國家的希望,年輕,正義,充滿理想,始終忠于國家,忠于自己。
該片人物眾多,情節波瀾壯闊。然而敘事依然非常清楚,有條不紊。故事講得錯落有致,非常抓人。對氣氛的營造非常突出,暴風雨中的驚險,無風帶的沉悶,船上的壓抑,大溪地的自由奔放,仿佛世外桃源般美麗。
這部影片中使用了很多開創性的電影語言,長短鏡頭的切換,在推動整部戲的節奏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1935年時期能拍出這樣的影片,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