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的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火遍網絡,因為一個采訪視頻。
沒毛病。
大學錄取農村學生的比率正在持續下降,原因是:年輕人能進城的都進城了,留守兒童的學前教育基本靠祖父母,而祖父母文化水平都不高。另外教育資源正在往城市偏移,農村的學校也在減少。
這種情況下還能考上名牌大學的農村學生,真的很牛逼。
想看詳細數據分析的請看這篇:如何看待 2017 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的言論? - 回答作者: 李雷
那么如果不考慮農村的情況,只看城鎮人口,情況如何呢?
我們可以先簡單把城鎮人口分為4個象限。
第一象限:父母有錢有文化
很顯然,這種是easy模式。熊軒昂就是這種模式。
他說父親是外交官。
你們看到這個會怎么想?我第一個想法是:“這老爸牛逼啦!”
看完了我覺得我一條都做不到。
這位外交官父親,肯定需要不斷學習,了解各種時事動態。他應該很有洞察力,沒準在家里和家人一起看新聞的時候就能來一段犀利點評。
而作為他的兒子,耳濡目染,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所以年輕的熊軒昂面對采訪才能說出這么有見識的話,并沒有把所有成功歸結到自己的努力上。
他遺傳基因好,有眼界,有資源,肯努力……就算沒有當狀元,未來也會比其他3個象限的人更加容易成功。
第二象限:父母有錢沒文化
我媽媽退休前是教師。她工作的中學附近,有一個城中村。
城中村里很多人的家里都是靠出租房子為生。只要把自家小樓往上多蓋幾層,就可以多收租金,每天打麻將,也不愁吃喝。
這些人的孩子到我媽媽的學校上學,各種調皮搗蛋不聽話,因為他們覺得上學一點用都沒有,什么都不做也不愁吃喝。這導致我媽有段時間經常和我講她和學生斗智斗勇的故事。
后來我媽退休了閑不下來,去補習學校做過一段時間。
她說補習學校里上課的孩子,有些家長的學歷不高,但是早早做生意,所以家里特別有錢。這些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高,學習不要太差就行了,反正長大了不用找工作。不過他們要繼承家里的產業,所以很早開始鍛煉,幫家里的公司做事情。
綜上所述,對于這些家里有錢但是家長沒文化的孩子來說,決定他們未來的是家庭教育,是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
第三象限:父母沒錢沒文化
這個是hard模式了。
父母可能很辛苦的在為了養家糊口而奔波,沒有空顧及到孩子的教育問題,而且他們也不知道如何去教育。
我覺得很多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就是如此。他們很勤勞,為了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也在很努力,但是不會教育孩子,把孩子的教育都寄托在學校和老師身上。
我個人認為現在校園暴力的增加和這些有關系。一般的問題學生,很多都是覺得自己被家長忽視的孩子。他們各種作,其實只是為了吸引家長的注意。
他們的未來在哪里,我不知道。
第四象限:父母沒錢有文化
我今年才覺得我自己是這個象限的。
我媽今年和我一起住,聊到了過去有段時間家里幾乎掏不出飯錢。當然我那時候是完全不知道這回事的。后來經濟狀況好了點,但其實也就是普通水平。
我媽是大學生,畢業當了物理老師。那個年代的大學生含金量還是挺高的。
我爸學歷沒我媽高,不過一般都說他是文化人。他愛看書,愛音樂,愛寫毛筆字,知識儲備量挺大的。舉個例子,他網友說他是“中國民歌移動硬盤”。不過他有個文人毛病——視金錢如糞土……他始終不肯知識變現,真是浪費了……
這樣的家庭情況下,我是怎么樣的人呢?
我也從小愛看書,愛畫畫,愛聽音樂,不是很偏科,但是物理化學生物對我來說比歷史政治好學……后來考上了一所985+211大學。
我爸媽對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分析來分析去,我覺得不管哪個象限,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真的特別大。
家長除了陪伴、說教,還需要約束自己的行為,不斷學習進步。這樣孩子也會學習家長的行為模式,養成良好的習慣。
那些自己看著電視打著麻將,卻嫌自家孩子不好好學習的家長,也會被自己的孩子嫌棄。
我自己學理財各種折騰,其實也是從生了寶寶開始的。我可不希望他跟我學懶了……
但是錢就不重要了嗎?也非常重要,甚至是父母言傳身教的前提條件。
為什么這么說呢?如果家里經濟條件不好,父母可能很多時間都花在工作上,為了滿足家庭最基礎的生活和孩子最基礎的教育經費。這樣父母是沒有時間言傳身教的。
就算家庭經濟情況沒有特別差,但如果更有錢,也就更有底氣拒絕老板的加班要求……這樣就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和孩子。
而經濟條件良好的,孩子的教育水平明顯有很大提升。
看看我身邊有錢人家孩子的經歷。
我的高中同學應該是我朋友圈的水平巔峰。在那所省重點學校里,家里有錢的同學特別多,顏值也都比較高,學習成績還都特別好。
曾經和我坐過同桌三位同學,兩個保送北大復旦,一個高考分數夠北大但是沒敢報,最后被第一志愿本碩博連讀了。
大學畢業后,我的高中同班同學很多都出國留學,考研保研的也有一堆,唯一一個本科畢業找工作的居然進了騰訊。
我表示壓力巨大。
當時我媽一臉抱歉的問我:我沒有錢供你出國留學,你會不會怪我?
怪你?那我不成白眼狼了?
那么如果經濟成為了制約孩子發展的因素,要如何改變現狀呢?通過理財努力達到財務自由。
1 為什么要財務自由?
我特別喜歡李銀河對財務自由的解釋。
窮人家的孩子需要兼職補貼家用,占用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時間;富人家的孩子不僅不用擔心生活費,還能用錢換取更多教育資源。
普通人家的家長每天忙著賺錢,想要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卻少了陪伴的時間;財務自由的家長不僅能給孩子很好的教育,還可以帶著孩子到處旅游,增長見識。
2 什么是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就是當你不工作的時候,也不必為金錢發愁。也就是說被動收入大于花銷。
你的勞動所得是主動收入,不用勞動也有收入,就是被動收入了。
其實我前面說的城中村的房東們,他們的房租收入覆蓋了生活費,已經達到了財務自由。
3 理財可以達到財務自由嗎?
被動收入是如何產生的?通過購買資產。
房東們出租用的房子就是資產,但自己家住的房子不是資產。
因為資產要能給你帶來正的現金流,而自家住的房子你不僅不賺錢,還可能要付房貸、交物業,不停讓你花錢。
購買資產就是投資,就是理財了。
4 我沒錢買房子出租啊!你這理財只有有錢人才能干!
資產有很多種,不僅限于房產。錢少有錢少的投資法,錢多有錢多的投資法。
錢少的時候就開始理財,可以加快積累資本的速度。如果想要等本金夠多了才開始理財,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了。
假設你認為要有10萬的存款才能開始理財,每年你能省下1萬,那么十年以后你才有足夠的本金,開始理財。
如果你從年底攢下第一個1萬元就開始理財,每年的年化收益有10%,那么10年以后,你的資產將達到15.9萬元。對比起來是不是差挺多的?
如果你每年年底都攢下1萬元用于投資,依舊是10%的利率,30年以后你會有多少錢呢?164.5萬元。
這筆本金每年都將給你帶來豐厚的收益,能讓你的生活輕松不少。
所以說理財啊,還是要早一點開始,復利的力量很強大,越早開始收獲越多!
10%是一個說高不高,說低不低的收益,只要通過系統的學習理財知識,大家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拿到這個收益。
但是也請大家注意,最近很多理財平臺正在加息搞活動,10%的年收益看起來很容易拿到。但這其中很多都是P2P。
P2P投資平臺給出的年化收益是固定的,很受大家喜歡,但是并非全無風險。網上投資P2P踩雷導致虧了本金的案例不在少數。
所以在你投資之前,需要多學習理財投資相關知識,了解更多的投資方式方法,將其納入自己的能力圈。
不在能力圈內的投資不要去做哦!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達到財務自由,打破階級固化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