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假日里回到老家,買了些熟肉和雞蛋來到爺爺奶奶家探望。
這幾天天氣還算不錯,陽光很亮,很暖和,但奶奶身體還是老樣子,正在爺爺的看護下在陽臺曬著太陽。
將東西放好后,閑聊一會兒,來到大伯家。
剛進院子,一眼就看到了朵朵盛開的桃花,點綴了整個院落。
群蜂環繞,花香撲鼻。不對,似乎并不完全是花香,還有一股淡淡油香夾雜其中。
果然,在院落的西首處,大伯和大娘正在搗杵香油,還有幾位前來購買的鄉民圍觀。
02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爺爺奶奶除了種地外就是主要靠這個獲取經濟來源,支撐起了他們當時的家庭全部開支。
但具體的香油研磨過程,一直以來卻是一無所知。今日看到,忽然有了興致,就也跟著在一旁看了起來。
我看到的只是其中一個環節,也是最后一個環節,姑且稱為“搗油”吧。說直白點,就是拿一個長葫蘆(頭部是長棍,尾部是球形),來來回回、不停地杵在用芝麻研磨成的醬里。
杵著杵著,就漸漸滲透出了透明的棕紅汁液,這就是芝麻的精華所在,香油,用來調味最是美味。尤其這種剛產出的,溫溫的,味道最為香濃,跟窖藏多年的美酒一樣。
聽大伯說,十斤芝麻從炒、碾、杵到最后完全榨完也就產三斤多點油,轉化率很低,而且這最后的搗油過程要消耗近一天時間。
這讓我想到,市集上經常能夠看到的機械榨油,就問大伯他們為何不用機械代替這種純手工的勞力。大伯只是說,機械榨出的油不夠香。
誠然如此。
我能想到的大概就是,人力是靈活的,而機械力是死板的,搗油的過程發出的力需要不斷的變化,這樣才能把最自然的精華給榨取出來。
03
過了一會兒,大伯臨時有事外出,爺爺開始接替了他手上的工作。大娘說,這個活計爺爺是最在行的,他們很多時候搗油搗不出,但爺爺卻可以。我觀察到爺爺搗油比大伯顯得均勻,力度也輕柔一些。大娘還說,現在在整個大家族里面,也只有大伯、大娘他們還會這個手藝,像叔父他們一輩還有我們這一輩的都不會這個,也不愛學這個了。
04
是的,我們身處的時代已經完全變了,變得太快,高科技的迅速發展已經取代了很多手工藝品,如裁剪對聯、大囍字等等。雖然工業化、機械化制造給我們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但同時也扼殺了許多寶貴的傳統手藝以及其中充滿無比樂趣的儀式感。
社會在高速發展,傳統手藝卻在漸漸磨滅,真的是有得必有失,無法回歸的原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