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大富翁養成書》D1 學而思 2017-09-04 【Laura小曉】
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對我來說,是一項挑戰極大的課題。因為我自身就是一個財商極為匱乏的人,如果不認真的學習、實踐,首先做到讓自己滿意,還真不敢“教導”孩子什么。然而,究竟我一路走來的低財商是怎樣形成的呢?我的童年里經歷過什么樣的財商教育呢?追本溯源的思考起來,一種蒼白無力感慢慢充斥而來。
我小時候成長的大家族里,雖然沒有人大富大貴,但也從來都衣食無憂。爺爺是一輩子的老革命,做過地下黨,后來一直做地方的黨委書記;爸爸兄弟姐妹六人,兩個部隊干部,兩個大學教授,兩個國企領導。其中我爸爸退休前就一直是國企領導,而媽媽是政法干部。所以在我家里,包括在爺爺家里,一直都隱隱彌漫著一種“視金錢如糞土”的氣息,而我就呼吸著這種氣息長大。
是的,印象中爸爸媽媽對我沒有直接的財商教育,沒有講過賺錢的辛苦,沒有啟發過賺錢的思維,沒有強調過儲蓄的重要性。我對零花錢掌控的學習,貌似都是從自己的經驗中得來的。
我的零花錢主要來源于三個途徑:媽媽不定期的給小數額的,爸爸以月為單位悄悄給的大數額的,還有就是每年壓歲錢的一小部分。通常,媽媽給的小錢我不會積攢,平時就都拿來買零食或喜歡的文具玩具了。爸爸給的大錢我都暫時積攢著,積攢到一定的數額,就會買個大件,很多時候會用在給別人買禮物或請客上,比如給弟弟,給好朋友。壓歲錢基本就攢下來了,甚至能攢上幾年。可能是因為那個時代攢壓歲錢很主流吧。但可悲的是,隨著學生時代社交的日益廣泛和復雜,最后還是都花出去了。而對于我的零花錢是怎么花出去的,爸爸媽媽幾乎是不過問。這雖然給了我掌控金錢的自由,但缺乏了對合理性消費的引導,和對不合理消費的監督,我對零花錢的使用,往往也會過度。
這樣反思起來,我覺得我的低財商的根源應該源于一,我沒有感受過金錢匱乏所帶來的惡影響;二,整個家庭的對“財”的輕視;三,父母對我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四,有錢就要花掉買東西的觀念。這幾方面使得我從小就對金錢的價值過于低估,以至于我到現在做事情都很難以賺錢作為重要的衡量標準,也間接導致了我進入到了一直無法實現高收入的怪圈,盡管我和老公都創業過四次了。
然而更致命的是:我已經明白了這許多道理,但依然不能踏下心來潛心研究理財,于是甚至可以預見,我恐怕也要很難過出財富自由的一生。所以痛定思痛,不能讓我的低財商“遺傳”給我的孩子。在給孩子進行財商教育之前,一定要先自我教育。雖然不敢期望教會孩子如何賺錢、如何理財,但起碼要給他樹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即既不能像我和我的父輩們那樣輕視金錢,也不能像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里“小皮球”那樣用錢擺平一切,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金錢不是罪惡,也更不是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