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不聽話?你會用什么樣的方法?教你一句話搞定
孩子不聽話?教你一句話搞定。孩子的很多哭鬧,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孩子的思維是不可逆的
父母多用“一……就”的句式,可以引導孩子明白事件的邏輯順序,孩子也會更易理解和聽話。
少用復雜的因果推理句式,避免用“如果,就”,因為這些句子要么孩子聽不懂,要么孩子有被威脅的感覺,都無法起到好的溝通效果。尤其不要用“你如果不,我就不”。孩子活在非黑即白的世界。孩子小的時候,判斷一切的標準非黑即白。這種思維方式一直會持續到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前。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壞的;要么是黑的,要么是白的,這就是孩子們的邏輯。
孩子喜歡用“總是”“決不”“永遠”之類非常極端和決絕的詞,就是源于他們這個時候慣于單行線的思維模式。能夠用黑白的方式去跟孩子說的東西,就用黑白去說。不能的,就不說。如此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一個明確的是非觀。
叛逆期的孩子尤其不愛聽廢話
1-3歲,無論對父母還是孩子都是個坎。此時,孩子正處于叛逆期。叛逆期并不是說孩子就是在胡鬧。孩子有孩子的堅持。只有在他們發現自己無法引起父母的注意時,才會變得比較固執。
1歲以前孩子沒有語言能力,父母反而可以多說,也可以講道理,語氣溫暖平和,孩子反而能夠聽懂,感覺到父母在傳達著什么。而面對1-3歲的孩子,父母說話則要注意,必須要簡潔明了。
凡是先關注孩子的情緒,因為孩子的所有情緒都是合理的
孩子是靠著皮膚和心靈的微妙的感覺在認識這個世界。他們活在夢里,也不會按照常理出牌。但是無論如何,這都是孩子成長歷程中跨不過去的一步。此時,孩子所有的情感和情緒,不管再離譜,再不可思議,都是合理且合法的,都應該得到尊重。父母必須要接受這樣的孩子,而不是嘲笑、冷漠或者粗暴阻攔。
另外,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們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和機會跟孩子溝通。別看孩子小,一歲以內的孩子就已經有各種情緒了;一歲多的孩子就已經懂得“記仇”;兩三歲的孩子開始“撒謊”,甚至還會有很強的自尊心。所以,要把孩子當成人一樣去看待。溝通的前提,一定是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