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ax 的全稱是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其中,Asynchronous 是異步的意思,它有別于傳統web開發中采用的同步的方式。
1、創建
1.1、IE7及其以上版本中支持原生的 XHR 對象,因此可以直接用: var oAjax = new XMLHttpRequest();
1.2、IE6及其之前的版本中,XHR對象是通過MSXML庫中的一個ActiveX對象實現的。有的書中細化了IE中此類對象的三種不同版本,即MSXML2.XMLHttp、MSXML2.XMLHttp.3.0 和 MSXML2.XMLHttp.6.0;個人感覺太麻煩,可以直接使用下面的語句創建: var oAjax=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2、連接和發送
2.1、open()函數的三個參數:請求方式、請求地址、是否異步請求(同步請求的情況極少,至今還沒用到過);
2.2、GET 請求方式是通過URL參數將數據提交到服務器的,POST則是通過將數據作為 send 的參數提交到服務器;
2.3、POST 請求中,在發送數據之前,要設置表單提交的內容類型;
互聯網 小孩抽 無紡布制袋機 蝴蝶犬領養 錫紙花甲粉加盟 種植頭發多少錢
2.4、提交到服務器的參數必須經過 encodeURIComponent() 方法進行編碼,實際上在參數列表”key=value”的形式中,key 和 value 都需要進行編碼,因為會包含特殊字符。每次請求的時候都會在參數列表中拼入一個 “v=xx” 的字符串,這樣是為了拒絕緩存,每次都直接請求到服務器上。
encodeURI() :用于整個 URI 的編碼,不會對本身屬于 URI 的特殊字符進行編碼,如冒號、正斜杠、問號和井號;其對應的解碼函數 decodeURI();
encodeURIComponent() :用于對 URI 中的某一部分進行編碼,會對它發現的任何非標準字符進行編碼;其對應的解碼函數 decodeURIComponent();
3、接收
3.1、接收到響應后,響應的數據會自動填充XHR對象,相關屬性如下
responseText:響應返回的主體內容,為字符串類型;
responseXML:如果響應的內容類型是 "text/xml" 或 "application/xml",這個屬性中將保存著相應的xml 數據,是 XML 對應的 document 類型;
status:響應的HTTP狀態碼;
statusText:HTTP狀態的說明;
3.2、XHR對象的readyState屬性表示請求/響應過程的當前活動階段,這個屬性的值如下
0-未初始化,尚未調用open()方法;
1-啟動,調用了open()方法,未調用send()方法;
2-發送,已經調用了send()方法,未接收到響應;
3-接收,已經接收到部分響應數據;
4-完成,已經接收到全部響應數據;
只要 readyState 的值變化,就會調用 readystatechange 事件,(其實為了邏輯上通順,可以把readystatechange放到send之后,因為send時請求服務器,會進行網絡通信,需要時間,在send之后指定readystatechange事件處理程序也是可以的,我一般都是這樣用,但為了規范和跨瀏覽器兼容性,還是在open之前進行指定吧)。
3.3、在readystatechange事件中,先判斷響應是否接收完成,然后判斷服務器是否成功處理請求,xhr.status 是狀態碼,狀態碼以2開頭的都是成功,304表示從緩存中獲取,上面的代碼在每次請求的時候都加入了隨機數,所以不會從緩存中取值,故該狀態不需判斷。
4、ajax請求是不能跨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