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西游記的時候,我還很小。大概也就是十幾歲的樣子。三打白骨精那集,我又恨又急氣的直哭。
著急唐僧肉眼凡胎不識妖魔,為孫悟空被冤屈感到氣憤。
看到孫悟空被趕走,他抱著馬掉眼淚,配上那背景音樂,電視機前,我和小伙伴也哭成淚人。
我們談論,孫悟空何必護著這么笨的唐僧西天去?自己一路打妖除怪不是早把經取回來了。再說了,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呢?有啥難。護著窩囊的師傅何必呢!
伴隨著每年假期都百看不厭的西游記,就這樣,我們慢慢長大了。
后來
我看了西游記原著,這一章是《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里面的關鍵字,我認為是戲弄的戲,和怨恨的恨。
那時看這篇章時,我只感到,這猴子,太逞能。跟領導說話沒大沒小,不分場合,不講分寸。
悟空說:師傅,你哪里認得?老孫在水簾洞里做妖魔時,想吃人肉,便是這等,變金變銀或變莊臺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癡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盡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曬干了防天陰。
他先是用自己以往的經驗一番言語勸告,還列舉例子。
也算苦口婆心的。
見唐僧執意不聽
他又說:師傅,我知道你了,你見她那容貌,必然動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幾棵樹來,我做木匠,就在這里搭個窩鋪,你與他圓房成事,我們大家散了卻不是件事業?何必又跋涉取什么經?
那長老哪里吃得他這句言語,羞得個光頭徹耳通紅。
看到這里,唉,這猴子,簡直就是職場愣頭青啊。
縱然是你再有能力,縱然是你的以前再了不起。那也是過往,那也是曾經。
好漢不提當年勇。
眼前人被稱為師傅。他就是再不濟,也是救難于水火之中的恩人呀。
說話不看場合,不給領導留面子。不讓你走讓誰走?
我們長大了
從此以后,我們不再非黑即白了。
我們開始說話看場合了,我們開始考慮是否合適了。
然后再來說白骨精
第三打的時候書中記載說
那怪物在空中夸獎說:好猴王,我那般變了去他也認得我。這些和尚,他去的快,若過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管了,若是被別處妖魔撈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再下去戲他一戲。
就這樣,因怕人笑話失去了自我堅守。因怕被人笑話,白骨精喪了命。
我們何嘗不是如此,也經常活在自以為別人會笑話這樣的感覺中。
事實上,大家都很忙,誰能顧上去笑話誰!
這是典型的太把自己當回事!殊不知,你就是一堆白骨而已。
春節時,看了郭富城和鞏俐的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從小時候的氣憤哭泣,變成如今的看著電影心里感慨萬千,不由自主眼淚掉下來,從幼稚到懂得,時隔了二十多年。
電影里面
觀音菩薩對孫悟空說:你看到的是真相,你師傅看到的是心相。
真相是什么?這是我后來一直思考的。我是否該去探究真相?
事情發生的時候,可否
繞到其背后去看看另一面發生了什么?
電影里面說:
取得什么經?
度得什么人?
此生一直走下去,長路漫漫。我認為,這一路的經歷,就是取經。
這一路不論是烈火烹油繁華四濺,也或是泥濘跋涉負重前行。
這經歷,都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路途。要自己走下去,沒有捷徑因為沒有一個筋斗云。沒有多次機會,因為不可重復。
度的什么人?我說,度的身邊人。此時此刻誰在你身邊,那就是你最親近的人。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出現在我們的生命里。人和人的相識,尋緣而來。
我們終究也會變成這樣的人
唐僧說,我如此這般勸化你。
是的
我們越來越懂得珍惜,惜福,惜緣。
我們也越來越愿意付出,度人即使度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