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樓上住著一對老夫妻,他們比我早來這個小區。我家剛裝修那會兒,曾上樓去他們家參觀過,整體都是紅黑色,墻上打的柜子,餐桌椅家具等,連地板都是紅黑色的,客廳的地面上也鋪了地板。
一進他們家就感覺光線不夠亮,樣式太過古老。這樣的裝修是老人們喜歡的吧,所以對我來說他們家并沒有多少參考價值。
這對老人有七十多歲了,身體都挺硬朗,育有一兒一女,兒女們都已經成家立業,聽說都在北京,剩下兩個老人留在了老家。
爹爹是位退休教師,在小區里有些威望,大家都尊稱他為周老師,我剛來時就已經聽說了他的名號。婆婆是個樂善好施的人,整天笑呵呵的。夫妻倆在離小區很遠的河邊種了塊菜地,時常一大早就出門侍弄,然后帶回一大把各種各樣的菜。
到現在,我家住在小區里已有兩年多了,老媽與樓上的婆婆慢慢熟絡起來,于是熱心腸的婆婆時不時將自家種的菜送點下來。老媽說怎么好意思吃老人家的東西呢,可婆婆堅持要送,說家里就倆老人,吃不下這么多。
婆婆還經常下樓坐在我家門口的過道里與我這一層的幾戶人聊天,她說,這附近幾層就我這層人氣足,有老人有小孩,每天吵吵鬧鬧的,總能逗人一樂。老人們都喜歡熱鬧,跟人說說話,嘮嘮嗑,逗逗小孩,這才叫樂趣。
周老師的樂趣自是與婆婆不同,圍坐著聊天是奶奶們的樂趣,而他喜歡在小區健身器材那兒單杠倒立,引得周圍的人一陣稱贊,這么大年紀仍有如此手段,真是福氣!
但周老師更喜歡的是下象棋,而且棋技驚人。老爸幾次上樓跟他切磋,結果都敗興而歸。有次在小區的休息場地,看到周老師正與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在棋盤上廝殺,旁邊圍著一圈的觀眾。從婆婆口中得知,這位坐輪椅的老人是周老師的老友,自小得了小兒麻痹癥,但他并不住在這個小區,是從很遠的地方專門過來找周老師下象棋的。
我經常抱著寶寶坐在旁邊聽奶奶們聊天,婆婆要是見了也總會加入其中,還時不時地逗逗我家寶寶。喜歡聊天的婆婆說了很多周老師愛下象棋的故事。例如,周老師曾在北京他兒子住的小區里與人切磋象棋,結果那人輸了,便不讓他走,圍觀的人一個接一個與周老師對戰,周老師都不帶怕的。
奶奶們坐在一起總會聊起自家的兒女親戚,有說媳婦怎么怎么樣的,有說孫子在哪上學的。婆婆一加入,奶奶們就夸贊婆婆養了一對好兒女,但婆婆卻很少夸耀孩子們。
有奶奶說:“你兒子是造火箭的,兒媳是造原子彈的,真了不起!”婆婆卻說:“我一點都不驕傲,他們做的都是殺人的東西。”婆婆信佛,見不得這樣的事。而我覺得他們做的都是保家衛國的大事啊!
年初的那場疫情讓所有人膽戰心驚,封閉在家不得外出,口罩、消毒液更是必須物資。在物資緊俏的時候,小區卻可以免費領消毒液。最近我才知道,那一千斤的消毒液是這對老夫妻的女兒捐贈到小區的。他們的女兒好像是某部隊的,具體做什么我沒有細問,但肯定也是了不起的吧!
我以為“周老師”這個稱謂只是對他身為老師的尊敬,但沒想到這個稱謂有一部分來自于他們的兒女。他們為國家培養了優秀的一代,英雄的父母都是值得尊敬的!
前幾天跟往常一樣,我抱著寶寶聽婆婆與奶奶們聊天。
婆婆說:“我們要去北京女兒那了,就這幾天。”
“什么時候回來?”很少開口的我問道。
“今后在那長住了,衣服都郵寄過去了。”婆婆邊拉拉寶寶的小手邊說,“住個一年半載的,再溜回來住陣,再回北京也可以啊。”她還是惦念著自己的老家。寶寶對著她笑,婆婆也開心起來。
我說:“等我家大寶十歲了就帶倆孩子去北京玩,到時候你一定要領著我們轉轉啊!”
“我會等到那時候的。”婆婆哈哈大笑。
遇到這樣一對開朗樂觀的老夫妻是我的福氣,住在他們樓下更是難得,我還想聽到他們更多的故事。
愿他們永遠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