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人生有多種可能在不同維度發生,你會選擇另外一種生活嗎?如果以前我會說是的。因為忙碌,因為疲憊。像被風吹出形狀的沙丘,我覺得自己的生活也被不由自主的塑造出固定形狀。
我們能因易效能結緣,共同期待堅持帶來生活的改變,36天,改變已經發生了,生活多了許多不經意的美好,嘗到甜頭的你我是不是更應該珍惜當下,努力生活呢?
像性格測試里一樣,我是成效型,做事以成果說話。工作特點也助長了這一特征。后來我漸漸分不清是因為我自身就是這個特點還是說,被工作塑造成這樣的。也正如測試里所說的,太關注眼前利益,應更把眼光放遠,并多注重與家人的陪伴。看到分析結果我是有一些難過的,很直接的刺破痛點。
為此我做了如下一些分析與總結:
一者說專業考試剛剛過去,無論這次結果如何,對我來說,我的行動來的都晚了些。工作很忙是真的,我因為想去學習時間管理,這一段時間,給工作帶來了不少的影響,設計工作有的時候需要投入時間打磨,我把時間太過切成番茄時間注重所謂完成效率,卻發現工作很難精細化。我的專注造成了身體負擔。但是我覺得學會休息是走的更遠的保證!慢以致遠道理的延伸。
二者說我在早起跑步基礎上加入了學習、練習等其他一些習慣,想做的事多也會很混亂。但是,這些事其實是分布在不同的時段的,不同的碎片時間,因為觀察過自己的一些時間記錄,我覺得我有能力做到。為此我梳理并形成了下面的打卡記錄表:
有些習慣是斷續的,只是經常忘記,做成時刻表來打卡也是為了提醒自己。
遠景拆分完成打卡
[ ] 5:00晨思排程(家)
[ ] 5:10蜂蜜水或跑前簡餐(家)
[ ] 5:30晨跑/健身 打卡
[ ] 5:45拉伸/力量
[ ] 5:45-6:05晨讀20分鐘--指讀法與主動式解答,通過喜馬拉雅錄音,順帶提高播音能力;
[ ] 7:10晨學1小時--整體性學習法實踐
[ ] 7:30營養早餐
[ ] 8:00不遲到
[ ] 8:30思考一天工作的可能性 預演
[ ] 8:30-11:30番茄工作法應用
[ ] 11:30-12:00手繪
[ ] 12:00-1:00吃飯與買早餐
[ ] 1:00午休
[ ] 1:30讀寫---腦圖總結
[ ] 3:30中間休息半小時
[ ] 5:00閱讀與腦圖
[ ] 5:45-6:00回顧工作 安排晚上親子時間的內容
[ ] 6:15回家/加班
晚上親子時間與晚間學習相互穿插。
三者形成了遠景計劃,將一些想了很長時間沒機會去時間的事安排在未來的生活里。1-2年的某技能學習,2-3年的某證,3-5年的考察計劃以及塑形計劃,很遠的愿景是時刻做好踏上更高舞臺的準備,以及對自己和家人負責的生活。
每天能打開印象筆記看一下自己的愿景和每日計劃的拆解,提醒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學習是一件令人砰然心動的事。
活在愿景中并行動起來,我希望能做到葉老師描述的那樣。與想獲得的成就無關,只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