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技能書,攝影,吉他,跑步,甚至寫作都有一本標題打著“…從入門到精通”。然后我們卻沒多少能做到精通,更多的是懂點,然后放棄,是書做得不好么?
這類書買的人很多,但是真正精通的缺少,書是好書,是經過很多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編排,根據自己經驗所得而匯聚的一本書,既然不是書的問題,那是什么問題呢?當然就是讀者自己,我們自己的問題了。當然了不是智力問題。除了少部分頂尖和智力不高的人,我們智力其實差不多。
還記得賣油翁說的么“唯手熟爾”,入門我們都會,無論那一行,做什么事,其實入門,懂一點點我們都能做到,真正要精通,沒錯就是需要練習,不斷地練習。格拉德韋爾在《異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b>
還記得我們學自行車么,一開始接觸自行車,當時我看到人竟然可以騎著兩個輪子那么穩定地走著,那是多么不可思議,自己學習的時候是多么難平衡,但是就是需要不停練習,慢慢掌握那個平衡點自己騎起來跟別人一樣了,現在你讓我騎著自行車想摔倒都很難,因為我的身體肌肉記憶住了,不在需要腦子去平衡。學游泳也是這樣子,學會后誰需要用腦子思考才會游泳的,生活很多都是這樣,因為在不停練習,我們就會了很多東西,雖然沒有練習一萬小時到達專家水平,但是我們也是會了。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學英語我們卻是只會入門,聽簡單對話,見面只會說“nice to meet you”。因為我們缺少簡單的練習,如果我們每天花大部分時間去說英語,聽英語,你覺得我們會說得比外國人差么。這就是為什么很多移民外國的人一兩年就會用英語進行日常溝通(當然長期窩在華人區的除外),一天一半時間在英語中度過,說英語,聽英語,因為這么練習我們就精通了英語。那p圖,音樂,跑步都不就是么,長期的訓練讓你身體記憶了這些技能,很自然就過渡到精通了。
那么我就知道了,如果我要學一門東西,那就需要時間去練習,每天去練習,自己知道需求,這才不會入門到放棄,而是真正底入門到精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