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課堂活起來
課堂要活起來,就要把成長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主動活波地發展。
我們選擇“學生主體、學情主導、教師助推”高效課堂理念,是總結學校20年來課堂改革歷程、秉承學校教育傳統,符合學情校情的課堂改革的指導思想,其“保護學生、豐富學生、發展學生”的價值取向和學校陪伴教育理念是相生共長的。
課堂是師生生命成長的第一場所。
陪伴生命的成長,就要有“稻田干勁”,遵循四時、因地制宜、精心培育,為稻種追尋溫度與陽光,就像候鳥追著太陽!
讓教師靜下來
追逐應試成績,不惜揠苗助長;
追逐光鮮亮麗,常常排演匯報;
追逐花哨理論,常常更換頻道;
追逐聲色繁華,不惜選擇辭職;
一顆躁動不安的心是沒有辦法做一個四季耕耘者的。
“書本里長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長得出水稻”。唯有實踐,方不辜負真理。這句話對我們教育工作者同樣重要,這也是我校“陪伴生命成長,發現生命的優勢并不斷超越”的內在要求。
讓學生動起來
要求管好作業、睡眠、手機、課外讀物、體質健康,很多學校、教師、家長內心里是認可但不自信、贊同但不支持的。應試教育的硬傷還在,怎能輕易轉換頻道?
我認為,觀望應付是不對的,解決好這些問題,最重要就是讓學生動起來。
“體育運動+體力勞動”就是一劑良藥。
“高效課堂”就是一劑良藥。
我們學校推進開展的工作就是向“不可能”發起挑戰:
推進整本書閱讀,就是要用優秀讀物和手機強陣地。
推進60分鐘“4+2”體育大課堂就是切實提高每個學生的體質健康。
開展課后托管服務就是要力爭把基礎作業在學校里完成,把第二課堂還給學生。
推進“達人爭章?班級爭星”就是給學生多幾把不同的尺子,讓不同才能和點滴努力得到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