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軍訓,班主任老師沒聽見琪琪說過什么,除了聽到她說了名字以外。
她的母親來學校拍了幾張琪琪訓期間的照片,并發了朋友圈,還加上幾個字說,看我的女兒,從來都不笑。
她個不太高,稍微有點胖,白凈的皮膚透著一點粉紅,小臉兒很豐滿,很可愛,走路低著頭。
班主任老師看見她不聲不響的,害怕這個孩子有自閉癥。
經常故意和她套近乎,有一次,班主任老師拉起了她的手,看到她白皙的小手,尖尖的,而且很飽滿,便夸獎到:好可愛的小手。
聽到后她笑了,笑得那么可愛。
班主任在她的小手背上親了一下。
從此,課間她敢往班主任跟前兒走了,以前她都是繞著班主任老師走出去。
每當她走近班主任老師,老師就故意找話說,問一些家里的情況,個人愛好等。
她都會一一回答,盡管聲音小,老師也能聽得見,同時能看出他臉上的歡喜。
在所有學科的課堂上,她回答問題的時候,都是聲音特別小,老師們都不太高興,班主任老師多次鼓勵讓她大聲說話,她就是不敢。
她的母親來到學校開過兩次家長會。她人長得漂亮,穿著入時,每次來學校,她都沒有和老師過多的交流,說上幾句簡單的含蓄話就匆匆走了。
有一次在電話中,琪琪媽媽和班主任老師說,奇跡的爺爺奶奶,不讓她管孩子,說她性子太急。
班主任老師告訴她,教育是一個慢過程。
孩子不是通過幾句話,就能把眼下事做得很好。
教育,不是幾節課就能改變一個孩子,更不是幾個月就能培養出孩子的優秀能力
當然,首先需要的是父母溫柔而堅定的開始。
教育是一個過程,一個由內而外改變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我們去堅持、去重復、去一而再再而三的鼓勵。
琪琪媽媽也表示贊同。
但是班主任老師,還是一直在探索琪琪的膽小是到底為什么?
肯定是她小的時候,陪她長大的人太強勢。
果然在一次班主任老師的母親,住院時,巧遇到了琪的奶奶,她和班主任老師的母親,住一個病房里。
奶奶做乳腺手切割手術,琪琪的爺爺伺候她的奶奶。
聊天中知道,琪琪的爺爺是一個軍轉干部,人很強勢,軍人性格特別明顯。他說話聲音大,語速快,語調高。
他告訴班主任說,琪琪小時候,是他和老伴一起帶大的。琪琪的母親脾氣特別不好,對孩子沒有耐心,兩句半話后就和孩子喊。
他說,他帶孩子的時候,把孩子訓練的特別聽話,他讓做什么孩子就做什么。
班主任老師總算找到了原因。
帶孩子的人對孩子性格影響太大,請您一定溫柔以待,你的強勢,會讓孩子一生到有弱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