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本章內容,可從內圣外王兩個層面來理解。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常:永恒存在,不生不滅。
樸:純凈無染謂之樸。
道,永恒存在,不生不滅,言出即妄,落筆非真,故無名,老子強名曰“道”,道的特性,純凈無染,靈明通透。道看不到,摸不著,無處不在,微而隱,故說“小”,但是卻為萬物之母,大自然的一切都在道的掌控之下,卻無一物能掌控道,天體運行,寒來暑往,四時變化,無一能離開道。
對個人修養來說,道就是人的純凈無染之心靈、精神、覺性,凈、明、通、透,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總能源,天下,就是指人這個小宇宙,小自然,人的一切行為、意識都是心靈本體起的作用。“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三寸氣就是指人的心靈,心靈是人一身之主,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賓:服從
統治者若能遵道而行來統治天下,則天下萬物將自然服從,這就是自然之道。遵道而行,天清地寧,陰陽協調,自然界萬物紛然,天下萬物不需刻意為之,也會雨露均沾,享受大自然的陽光雨露。
對內講,是指人守神煉心,使人的精神處于安定自如,自然平衡的狀態,則人這個小自然,小宇宙內萬物紛然,天清地寧,萬物各安其位,此也為《黃帝內經》中講到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養生之道。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有名,這里是代指形而下的萬物。有名的萬物,來自何處,歸于何處?明白這個道理,叫知止。《大學》中有“知止、定、靜、安、慮、得”的內圣功夫,知止為第一步,悟道、得道、天人合一,則超出陰陽,方能永恒。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水流千遭歸大海”,川谷的水,來源于大海,最終歸于大海;道生育萬物,萬物最終還歸于道。
對內來講,人的思緒萬千,就如川谷,思緒起于心靈本體,一番折騰之后,最終歸于心靈本體,所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是說的這個意思,一切形形色色,都非永恒,只是暫存體,只有道是永恒的,道是生命實相。
參考經典:
張玉林先生著《中華民族養生健身心要》
張玉林先生著《漫談金剛經 心經 壇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