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心理咨詢概念內涵和外延的延伸講解
???? (一)為什么要重視內涵和外延
?????? 上節課講了心理咨詢的概念,先對這個概念進行復習。首先我們要明白,學習概念,目的是將對概念這一知識的學習能夠運用于實際操作。概念不單要記住,要理解并且會用。比如我們知道“人”的定義之后,再見到人,可以把人和其他動物區分開來。這就要求我們準確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 上節課通過馬和白馬講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我們明白了什么是內涵,什么是外延。心理咨詢的操作性定義(內涵)是:心理咨詢師協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講解心理咨詢內涵的時候,要抑揚頓挫地講出來,因為這樣可以講出內涵包含的關鍵要素。心理咨詢的外延有:團體心理咨詢、個體心理咨詢、門診心理咨詢,病房心理咨詢、電話心理咨詢等等。
????? 學會學習要比學習本身更重要。只有掌握了內涵和外延,我們才算是把這個概念理解了。不清楚內涵和外延,只是停留在文字層面。比如,你到北京去,北京人說的蕓豆,是山東人說的扁豆。得知道蕓豆的內涵是什么?是那個圓圓的、扁扁的豆子,它和山東人說的蕓豆,名字雖然一樣,內涵是不一樣的。所以,學習任何概念,包括心理咨詢師的概念,只有我們清楚了它的內涵和外延,才算是對概念理解了。而且我們不僅要自己明白,還要給求助者講明白,什么是心理咨詢。
?????? 要具有理解內涵的意識。在咨詢過程中,你會發現即使是兩個人說著一樣的話,但表達的意思可能完全不一樣的,但彼此還覺得是說的同一回事兒。比如說很多人說的恐懼害怕其實是焦慮,很多人嘴上說的恐懼,其實是害怕。如果咨詢師不清楚焦慮和恐懼的內涵,就可能把害怕當成恐懼,把恐懼當成焦慮。 當你一個姊妹說:我家窮的時候,你要搞清楚,窮的概念內涵是什么,因為你說的窮,和別人說的窮是不一樣的。你說你抑郁,別人說他抑郁,你說的和我說的是不一樣。所以,一定要搞清楚,他所說的抑郁真的是什么?所以,在咨詢過程中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要有區分求助者話語中相關概念內涵和外延的意識,這樣才不會被他帶著走。
??????(二)意識要比知識重要
?????? 很多人有很多知識,但有那么多的知識,懂得那么多道理,為什么還過不好這一生呢?因為他們只擁有堆死的知識,而沒有想過好這一生的意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識的人,可能會迷路;發生安全事故的單位,安全責任事故負責人一點兒也不缺安全知識。為什么他有那么多安全知識還發生事故了,因為他沒有安全意識,當沒有安全意識的時候,懂多少安全知識也是沒有用的。
???? ?當聽到一個概念的時候,不要想當然的把自己理解的概念當成別人理解的概念,你理解的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別人理解的可能天壤之別。具有了這樣的意識,我們才能清晰的理解這個概念的內涵。
??????? (三)心理咨詢概念中包含的五個二級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 心理咨詢概念中包含五個重要的二級概念。一是求助者,二是心理問題,三是協助,四是問題解決,五是過程。
???????既然是概念,就會有內涵和外延。 分析的目的是在學習基本概念之后,我們能將概念知識變成操作和技術。心理咨詢的概念已經告訴我們如何做心理咨詢了,也就是協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對這句話具體化理解如下:我們和求助者面對面的時候,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判斷他是不是求助者,第二要判斷他是不是來解決心理問題,第三是要讓其明確,我們對他的幫助不是幫助,是協助,第四是讓我們要協助他解決問題,第五要讓其了解這是一個過程。這五個概念,它們的內涵和外延分別如下:
??????? 1、求助者的內涵和外延。求助者的內涵有三個:意識到自己有心理問題、自己愿意做出改變、愿意為咨詢付費。外延就是求助者的范圍和非累,比如男求助者,女求助者等。這個內涵告訴我們,只有滿足了以上三個條件,缺一不可,才是求助者。?如果有一個女人走進咨詢室,她說,我老公是一個王八蛋,他打了我。那她是一個求助者嗎?明顯不是,她要解決的不是心理問題,她自己沒想為心理問題作出改變,不符合求助者的內涵。
????? 2、心理的內涵和外延
????? 心理的內涵:心理問題相對的是物理問題。?心理是腦的機能,心理是大腦對客觀事物的現實反應。它告訴我們,由腦的機能呈現出的問題,以及對現實反應呈現出來的問題,才屬于心理問題。咱們都是中國人,你說起來眉飛色舞,我說起來深惡痛絕,這和中國這個客觀現實沒有關系,和你對客觀現實的反應有關系,這個反應叫心理,中國這個實體不叫心理。
????? 心理的外延:心理狀態,心理過程,心理特征。心理過程包括:知、情、意。認知包括:感覺、知覺、思維、記憶。情包括:情緒和情感;意包括:意志和行為。心理特征:個體的能力、氣質和性格特征等。
????? 懂得了外延,就知道怎么回答什么是心理問題,是不是心理問題。心理外延范疇內出現的所有問題,都屬于心理問題。比如:感覺出現問題,情緒出現問題,意志出現問題,這都是心理問題,你的注意、個性、氣質、行為出現問題,也叫心理問題。
? ? ? 比如那個說她老公是個王八蛋的女人如果問,我老公打我,我要不要離婚?離不離婚,這是個法律問題,她應該問律師。如果她說:我老公打我,但為什么我還是離不開他,我還愛他。這才是一個心理問題,因為“愛”是屬于心理中的情感問題。 老公打老婆是個具體事件,老婆對打她這個事件的反應才是心理。 假設兩個人站在我面前,我對他倆都說:你是個混蛋。其中一個呵呵一笑,另一個說:你才是混蛋呢。給他們的刺激是一樣的,但是他倆的反應是不一樣的。這個反應是心理。
?????? 心理問題是看不著摸不著的,但是是真實存在的。我們知道了心理的外延后,就可以在描述一個人心理問題時進行具體化了,比如你讓一個人來找你,你不能告訴他你在青島,這樣他是找不到你的。你只有告訴他,我在青島的哪個區、哪條街道,哪個門牌號,他才能找到你。當我們判斷求助者的感覺、知覺、記憶、情緒等這些心理外延范疇內某個部分出問題時,就確定是心理問題了。
?????? 3、協助的內涵和外延
???????? 協助的內涵:啟發、引導、支持、鼓勵。協助是不能替代的。心理助人的本質:心理自助或者助自助之人。如果你不能幫自己,誰也幫不了你。我幫你可以,但你一定要具備自己幫自己的能力,如果你自己不具備幫自己的能力,我對你的幫助很難是心理幫助。
???????如同一個人貧血,你不能給他輸血,你得刺激他自己的生血能力。一個人餓了,你不能只給他飯吃,而是想辦法讓他自己去創造價值去喂飽他自己。有個孩子說:媽媽,1+1等于幾?你告訴她:2,這是直接幫助。如果你告訴他:1個小兔子+1個小兔子是幾個小兔子,這叫啟發。啟發不是幫助,幫助是替代,替代就是剝奪。一旦你不會啟發他,就不會引導他,支持他、鼓勵他。一個貧血的人,如果你一直給他輸血,而不是刺激他的造血能力,那就是剝奪了他的造血能力。所以,心理咨詢中如果不是在協助而是替代性幫助,是剝奪了他的成長能力。
????????? 協助的外延可以有很多種:比如提問協助、測量協助、問話協助等等協助。
???????? 4、解決問題的內涵和外延
???????? 可以叫解決問題,也可以問題解決。影響問題解決的三個因素:一是遷移的作用,二是原型啟發,三是定勢作用。
??????? 遷移包括:正遷移和負遷移。你會騎自行車,你學摩托車會比較容易,這叫正遷移。但是那自行車的技術去學三輪車,是學不好的,這是負遷移。
????????原型啟發:自己調動不了自己,啟發不了,來尋求咨詢師啟發他、引導他,啟發最重要。
??????? 定勢作用:大腦中有很多定勢,在定勢下,我們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甚至不知道自己大腦的的東西和別人腦子里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所以受他的經驗所限制。比如:看到一幅眼鏡,問眼鏡的作用是什么?你要是回答:眼鏡幫助我們看清東西,這就是定勢。眼鏡可不可以撓癢癢?所以,當我們只知道眼鏡只可以用來看東西的時候,這就形成了思維定勢。當一個人滿腦子只有應該、必須、只有,想不到眼鏡不僅可以看清東西,夠不著撓癢癢的時候還可以拿來撓癢癢時,就是定勢思維在發生作用。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腦子一根筋。
???????? 心理咨詢十大理念之一就是:用求助者的思路解決求助者的問題,一定是無效的。愛因斯坦的話是:用造成問題的方式解決問題,一定是解決不了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打破定勢。很多人非常倚重經驗。比如,一個驢子,第一次他的主人給它馱上鹽,它在水里喝水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起來后感覺身上輕了不少;第二次,它又在水里趴了一下,起來還是輕松不少,第三次還是這樣,它就形成了定勢,形成了經驗;第四次的時候,它的主人給馱上了棉花,當他再趴在水里后,發現自己站不起來了。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發,就是我們聽到求助者說話,不需要判斷行為對錯,而且是看行為背后的異常,看他背后馱著的是什么。這樣可以避免陷入定勢思維而影響診斷。
????? 5、過程的內涵和外延
???????過程內涵:有起點,有終點,有起有伏,有快有慢。比如,你從青島到邯鄲需要一個過程,青島是起點,邯鄲是終點;你到邯鄲的路上,你可以走的快,也可以走的慢。咨詢過程中,需要有始有終,最好做到善始善終。而這個過程中,也會發生很多的事情。
二、心理咨詢師的基本條件:
? ? ? 心理咨詢師能否取得滿意的工作效果,總要的因素是,是否持有正確的觀點和態度。
????? 心理咨詢師應該持有的四個觀點是:唯物主義觀點、普遍聯系觀點、限制性觀點、歷史-邏輯-現實相統一的發展觀 。四個觀點中最重要的是唯物主義觀點,其他三個觀點都是圍繞唯物觀發展的。
? ? ? ?(一)唯物主義觀點。
? ? ? ? ?心理咨詢師的唯物觀具體是什么?心理是腦的機能,心理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應。這兩句話,就是從唯物主義的角度講的。很多人認為自己是唯物主義。你認為自己是不是唯物主義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現實中要看你的行為是不是符合唯物主義的要求。
? ? ? ? 1、什么是唯物主義?是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為了講清楚唯物主義,先從二元論和一元論講起。二元論說:肉體和靈魂是兩回事兒,肉體是肉體,靈魂是靈魂。一元論說兩者是一回事兒,沒有離開靈魂的肉體,也沒有離開肉體的靈魂。那到底是誰決定誰,誰在前誰在后呢?一種觀點認為:肉體決定靈魂,用哲學的觀點說就是:物質決定意識,這叫唯物主義,。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靈魂決定肉體,靈魂第一性,肉體第二性,也就是意識決定物質,這是唯心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是一元論的。還有一種觀點是:靈魂和肉體是兩回事兒,但兩個東西能結合在一塊兒。本來是二元的,但能結合成一元,? 在大腦之中,有一個地方叫松果體,提出這個觀點的人是笛卡爾,他說:我思故我在。但后來有一本書是:笛卡爾錯了。論述了笛卡爾的研究。
???????? 唯物主義怎么認識心理現象: 遵循科學的法則,處理心理與行為的問題; 無論是診斷還是咨詢,都要依據事實作出判斷
? ? ? ? 2、心理學的四大公理:一是基因為心理設置了初始條件;二是大腦為心理提供了生理約束;三是心理有扭曲現實的能力;四是社會心理的最終歸屬。公理不是定力,是不需要證明的,直接可以用的。
? ? ? ? 第一條公理可以用孟母三遷的例子,來講解基因對于心理的重要性。第二條是我們的心理活動能力是具有閾值,大腦為心理活動提供個體的天花板。第三條我們怎么看待一個物質,對一個事情什么態度,就會形成自己特有的特點。第四條是所有的個人活動都回歸社會,在社會中發生,也由社會評價。
? ? 3、三大思維陷阱:直覺思維,機械思維,以自我為中心。
? ? ? ?比如你用直覺來判斷:中國的癌癥發生率高,還是北歐高!一般人直覺會認為:北歐的低,因為北歐是壓力小,生活節奏慢。但這是我們的直覺。現實是中國的癌癥發病率比北歐低。因為癌癥是個老年病,北歐的人壽命長,而癌癥大概率發生在老人身上,所以癌癥的發病率比較高。
? ? ? 科學思維首先要突破直覺思維。比如,有人說壽命和空氣有關系,但西藏的空氣很好,但西藏人的壽命和北京少很多。面對咨詢中的人,很多人都處于直覺思維中。
第二個叫:機械思維
機械思維就是用物理社會中的很多規律方法,來理解人的活動。比如:燈為什么亮,是因為有電。想讓燈滅,就斷電。孩子為什么不上學呢,因為老師打他。按照機械思維,那老師不打他,他就可以上學。但老師不打他,他也不上學。不能按照機械思維理解人。但是現在很多人都在說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出問題的很多,人生所有的問題都單一歸因到原生家庭中。如果單一歸因了,就沒有力量了。比如,有些人來咨詢,單一歸因后,沒有力量,投鼠忌器。如果不跳出機械思維,就只能在機械中轉圈,跳不出來。
第三個叫:自我中心。
比如我講課,我覺得我講明白了,你也聽明白了。我沒有對你們換位思考,就是自我中心。比如我遇到一個老鄰居,說他搬家離得遠的故事。有些人說:你應該、你必須、你一定怎么樣,這也一定是在自我中心中。
唯物主義看心里,兩句話內涵:腦的機能,現實的反應。一旦這樣說,那他就是唯物主義者。可以意識到心理的四大公里,還有人的心理很難跳開三個陷阱。
? ? (二)普遍聯系觀點
? ? ? ? 不能犯的三個錯誤:
? ? ? 1、單一歸因心理世界中,任何一個果都是多個因造成的,絕對不存在物理世界中一個果對因一個因。心理工作者一定要幫她想到n-1個原因。比如昨天降溫,我感冒了。今天你要問我怎么感冒了,我說昨天降溫我著涼了。那青島上千萬的人,只有我感冒了,著涼是不是唯一原因。著涼是我找到的一個理由而已,還有別的理由。要學會從心理,生理,社會的多方面分析原因。
? ? ? ?2、邏輯錯誤,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要區分清楚。
? ? ? ?3、 ?因果不能顛倒。詹姆斯,一個人不是因為悲傷而流淚,而是因為流淚而悲傷。
? ? (三)限制性觀點
? ? ? ? 要知道不應該干什么。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是放大,自由是想不做什么就不做們。你能放得下,才有心理的自由。
? ? (四)歷史邏輯相統一的發展觀點
? ? ?發展的觀點就是變化。心理咨詢師幫助別人,就是讓人發生變化。變化有兩種,一是變好,一是變壞,兩者都是有效的。當一個人出現在我面前,他很多年,是有人在做功的,是在維持者的。一個家庭中,不改變是奇跡。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當我們去街上宣傳抑郁癥的知識。
? ? ?三、中立性態度:目前對中立的觀點已經過時了。重視“理解”這個詞,非常重要,我們怎么能很好的理解一個人,那怎么理解,是很深厚的功課。
? ? 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四大基本條件是怎么體現的:比如說你的品格,比如你的理解和覺察能力,比如你的自知之明,這些都是有具體的行為表現的,如果在具體的工作中,你需要覺察,是否有這樣的條件。
心理咨詢的展望
這是在講時間,時間是過去,現在和未來,建立三時觀。當我看到辦公室的一個人,我看到他的現在,但我看到他的言談舉止,衣著行為,我就能看到他的過去, 如果他今天回答問題,我就知道他作為心理咨詢師,他會有什么樣的發展。所以,站在當下看過去,站在當下看未來。但是經過一個階段,我們要學會站在未來看今天。這是另一個層次,一個高瞻遠矚的人,能夠站在未來看現在。當你看到十年過后你的樣子,你就知道我們現在該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