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輝隨筆
今年的農忙夏收工作已經結束了,麥子不太好。每年種下的麥子收完曬干后都會存著,吃到和來年的新麥接上茬,再將多余的麥子賣了變成錢貼補家里開銷??墒墙衲甑柠溩赢a量不好,麥粒太瘦,磨不出面,只能低價賣給養殖戶,磨成麩子喂牲口。所以去年豐收的陳糧就顯得更加珍貴,好的麥子磨出的面粉白細,蓬松,要是走進正在工作的磨房中,立刻就有一股面粉的香味撲面而來。
提起磨面,小時候在家里幫大人們拉糧食磨面的那一幕情景仿佛就好像昨天才經歷過一樣,磨面的每道程序都熟記于心。我村里以前最早時有一家磨房,在村子中間一個記憶中的三合院里,所謂的三合院就是一個三間寬的主房前面東西各蓋有半邊瓦房的“廈子房”,兩邊的“廈房”門窗是相對的開著。記得當時的磨房是在主房前面左邊一間面向西的半邊典型的關中“廈房”里,不大的一個房子每天從早到晚幾乎都是磨面機器轟隆隆的響聲,門口外的苦槐樹下每天都會橫七豎八的放著幾輛架子車,架子車上還有小孩在不停的打鬧。這些架子車都是本村和周邊村民磨面拉糧食的“專車”。
磨面在以前的農村是很費事的一件活,當時的白鹿原上自來水不方便,每次人們磨面要將麥子拿到村子外面的澇池,用竹子編制的筐子將麥子放到筐子里,然后將放有糧食的筐子放到澇池平時下雨積攢的雨水里淘上幾遍后,拉回去曬到院子等干了用袋子裝起拉到磨房才能上磨子磨。
磨面機子最上面是一個漏斗型的敞口,每次由磨房的主人將過了秤的糧食扛到肩膀上慢慢的倒入磨面機里,機子里面有兩個鐵磙會將麥子碾碎,碾碎的麥子會在機子里面通過各個環節的加工從一個粗鐵管子里又輸送到磨面機頂上再到機子里面的大羅上篩出面粉,每次磨面時,人們會從磨面機的外邊有一塊能取掉的方塊鐵皮處,用手接過一些面粉出來看看面粉的粗細和面粉的黑白。磨好的面粉會從機子下面降落,好似雪花一般。為了防止面粉亂飛,一般磨房的主人在機子裝好后就提前給出面口上縫制四面粗布。磨面的機子就放在一個水泥盤好的長方形大坑里,出面的口是朝下的,下面放著一個大的長方形木函,當面粉落到木函的一半時,就要用一個自制的帶把手的小木刮板,將面粉集中到一起裝袋。
以前農村人們的生活不太富裕時,每次人們磨面時都會將麥子磨的第一道細面單獨裝到一個袋子,放到過年或者村里過會有親戚出門時拿出來待客。第二道面粉會和第三道面粉摻和起來平時使用。磨完面的麩子會當場買給有養殖戶的人家。在當時農村里平日最忙碌的地方就數磨房里,有時候磨面的人排著對來,磨房的主家都顧不上吃口飯,一整天都呆在磨面機跟前,身上的藍大褂,頭發,眉毛都被面粉染成了白色。日子每天都在不大的磨房里重復的度過。
村里的那個磨房隨著時間的前進,已經早已停止了它的工作,那個三合院的瓦房早已經被樓板房所代替。村里現在已經沒有了磨房,村民們現在家里要是沒有面了順手拉上兩袋糧食去街上的面粉廠換上幾袋面,為的是省事方便,可是也有些上年紀的人還是認為自己的糧食磨的面吃著好吃,總會拉上車子跑上一段路去街上的新磨房自己磨面吃。村子里已經聽不到以前磨面機發出的轟隆聲,也沒有了磨面時一堆人圍在一起諞閑傳,說笑的場景,更是看不到小孩們三五成群的在拉糧食的架子車上打鬧追逐的身影了。
村里的磨房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記憶,隨著現代化機器的不斷更新變化,將會推出更多新式的服務于農村人們生活的機器,會給農民在平時勞動生活中帶來更多輕松和快樂。
2017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