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呢?一個房子,一個爸爸,一個媽媽,幾個孩子,或許還有爺爺、奶奶共同組成了一個家。
家的味道不僅要用嗅覺是、觸覺去感受,也要用視覺去感受。
說起家的味道,肯定和組成它的要素密不可分,而它的組成部分能夠持續“存在”下去,一定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喜、怒、哀、樂、甜、酸、辣這十四種味道,我覺得也是由它們的“芬芳”組成了家的味道。
首先用這幾種感覺來看“柴”、米、油、鹽、醬、醋、茶。
用觸覺來感知的話,“柴”的味道似“火焰”,暖暖的,還給人可以很快填飽肚子的希望。它使“粥可溫”、“菜可熟”,對于美味佳肴的誕生,它的“功高蓋世”。
用視覺來感受的話,“米”的味道似泡芙,甜甜的,粘粘的,它可以使你在很餓的時候很快裹腹并覺得很滿足。
用觸覺來感受的話,油(指香油)的味道想梔子花開的味道,芬芳撲鼻。它可以使做好的菜品味道變得更“沁人心脾”。
用視覺來看的話,鹽的味道像是飄落的雪花的味道,清淡無奇。它可以使“平淡”的菜肴變得“深刻”。
用視覺來看的話,醬的味道像是絲滑的巧克力的味道,微苦帶著一絲甜意。它可以使菜肴變得更“高貴華麗”。
用觸覺來感受醋的話,醋的味道像是一陣急促的風,來去自如,只是一瞬。它可以使菜肴“洗盡鉛華”,獨留樸實。
用視覺感受茶的話,茶的味道就像蓮花的味道,清香隨意,意境悠遠。它可以使干涸的的心靈得到滋潤。
再來看跟人的情感密切相關的喜、怒、哀、樂、甜、酸、辣,它們分別是什么味道?又是如何體現的呢?
喜的味道是驕傲的味道,它代表著你自己和家里的其他成員對你的認可和贊許。舉個例子:經過高中的“挑燈夜讀”,你終于拿到了自己心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拿到通知書的那一刻,雖然你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但也難以掩蓋內心的激動與驕傲。不只是你自己驕傲,跟你一起組成這個家的所有人都為你驕傲。這種味道是一種可以“名正言順”的驕傲的味道。
怒的味道是一種“血腥”的味道,它代表著你與家人在某件事情上“爭執不休”,甚至不惜“兵戎相見”,在彼此的心口上一刀刀的劃著“銀河”。舉例來說:你談了個外地男朋友,家人們一個個都在懷疑你的眼光,一開始就告訴你令人痛苦的、難以接受的結果。這時你在心里就很抗議,你覺得自己因被愛而愛沒有錯啊。再說自己還年輕,不怕輸,就算輸了,也是一筆多少錢都買不來的“財富”,為什么就不能獲得最親近的人的支持呢?矛盾激化后,你家人們誰都不讓步,導致彼此心里的傷口越來越深。
這種味道非常血腥,好在“骨肉相連”,什么事都“割”不斷。
哀的味道是“喪”的味道。它代表著你跟最親愛的家人的生離或者死別。舉個例子:你去上大學了,家人去車站送你。車都開了,你仍能從車窗外看到家人那因不舍得而逗留的腳步和眼神;到了學校后,你莫名其妙的不開心,“逮到”男友發了一通脾氣,導致兩個人在憤怒中分手,這時你的“哀”度升級;其后,你又聽到了你的某個家人“永遠離開”你的消息,此刻你的“哀”徹底爆發。
這種味道很難讓人接受,但是每個人必須經歷。
樂的味道是滿足的味道,它代表著你某種能力的凸顯,可以帶給家人些許心滿意足,也代表著家人對你的某個承諾兌現時,你的滿心歡喜。舉例來說:你順利的大學畢業了,并用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給家人買了衣服、化妝品、零食。家人非常的開心。也或許是家人曾承諾過給你買一艘游艇,某天你回家真的看到了心儀已久的游艇,你的喜悅一時間溢于言表。
這種味道“驚艷了時光,溫柔了歲月”,宜多食用。
甜的的味道是陪伴的味道,它代表了你與家人是同舟共濟、不離不棄的。舉例來說:網上有很多因為家人患了病,然后孩子或是家人利用各種渠道籌錢治病的報道。我想每個生病的人,不管是大病還是小病,我們都是希望最愛、最親近的人陪在身邊的。睡前看到親愛的人,睡醒還能看到對自己不離不棄的家人,這是一種陪伴的味道。
這種味道足以助我們抵御生活中的風霜雨雪。
酸的味道是“嫉妒”的味道,它代表了家庭成員之間的“爭風吃醋”。舉個例子:如果你有個妹妹,小時候你看到爸爸抱了妹妹,你的心里就酸酸的,肯定也會找個“借口”蹭過去讓爸爸抱抱……
這種味道品時略帶苦澀,品后回甘。
辣的味道是一次“失敗”的味道,它代表著你看到自己一時的不如意讓家人擔心,自己覺得心里別扭,家人心里也不舒服。舉個例子:你一直很有志向,你想開個公司做老板,哪怕最開始跟別人合作。終于有一天,你下了決心去實現夢想,其結果是你的公司拿不到融資,很快便破產倒閉,還欠了很多債。這種失敗不是痛苦的,因為你相信自己,你還有理智;這種失敗令人焦慮的,因為你的家人在為你擔心。
這種味道是生活中的常客,屬于不請自來的,看開了,便能愉快接受了。
我們每個人身上其實都有獨特的味道,那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便是自己家里的味道。不管在哪里,家的味道都是“我思故我在”似存在的,它不是能指,也不是所指,它不是顯性的,但你卻能把它隨身攜帶。
不論何時,你自己都是家的味道的載體。載體生,它生;載體滅,它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