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15看完
版本信息:
作者:梁曉聲
出版社: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2月1日
“你信命嗎?原生家庭是“命”嗎?血緣親情是“命”嗎?你相信奮斗能夠改變命運嗎?個人奮斗是為了成功,還是為了每天都過得充實?大千世界,我們該怎么安放自己,才叫和解?如果注定平凡,我們該怎么辦?”
“我”被父母遺棄,從大學(xué)退學(xué),在深圳摸爬滾打;“我”被親人逼得出離憤怒,卻不能卸下責(zé)任;“我”找到了愛情,收獲了友情,命運卻要“我”交出生命……——方琬之
人有三命——一是父母給的,這決定了人出生在什么樣的家庭和基因怎樣,曰天命;二是由自己在生活中的經(jīng)歷所決定的,曰實命。生命生命,也指人在生活中所恪守的是非觀,是生活與命的關(guān)系的組合詞;三是文化給的,曰自修命。——校長媽媽
我小聲問:“如果我注定了一生平凡,那可怎么辦?”
她說:“那一點兒都不可怕,那就更要做一個好人。”
我想了想,忍不住又問:“都平凡了,做好人豈不是太難了?”
她沉默良久,思忖著說:“不平凡的人,往往萬分甚至百萬千萬分之一二而已。平凡的好人,那也是百分之幾的人啊。如果我女兒將來能成為百分之幾的人,媽媽和爸爸就特別欣慰了。——校長媽媽
“我要是能像你那樣有明確的目標(biāo)多好啊。可是我沒有。不是不想有,是想有也有不成,所以沒有就沒有吧,人命不同,我認(rèn)了。”
“如果多掙點兒錢也能算目標(biāo),那我人生的下一個目標(biāo)就是多掙點兒錢。”——李娟
“可民間有民間的理,你認(rèn)為的理與民間的理往往不是一種理。”——李娟
“所謂人生,對普通人而言,無非是既活著,就得討生活;而所謂生活,無非就是,如果想活得好點兒,那就得努力多掙點兒錢。
對普通人而言,掙錢是毫無詩意的事,能習(xí)慣那過程就算不普通了。”——十七
“讓平凡來得更平凡一些吧!不就是平凡嗎?又不是生不如死!有何懼哉?”
“你知道找到掙錢多點兒的工作有多難嗎?我是‘211’畢業(yè)的嗎?我是‘985’畢業(yè)的嗎?掙錢多點兒就沒了自我?掙得少反而有自我了?什么工作又不是受雇于人?存在的即合理的……”——趙凱
“壞人變老了這話,是否意味著有人從年輕時就很壞?”
記得之前看過對梁曉聲老師的一個采訪,他說:“這個社會太喧囂了,喧囂到我無處可躲,我們的靈魂已經(jīng)無處安放了,我只能躲到書里面……”說實話,當(dāng)我第一次看這段采訪的時候,其實是不以為然的,我覺得既然時代是這樣發(fā)展的,那肯定也有這樣存在的合理性,這種喧囂可能會給一部分人帶來困擾和不安,但同時也會給一部分人更多的機會和選擇,時代的發(fā)展使他們的身體和靈魂找到了歸宿。我不曉得我為什么讀了這本書,直到現(xiàn)在讀完這本書后,我突然覺得我是屬于游蕩在這兩者之間的一個群體,說實話,這種處境讓我能感受到不同的氛圍,不同的思想,但這種處境也常常使我自己陷入一種困境,當(dāng)然,這也可能和我自身性格有關(guān),但,關(guān)于我自己到底是個什么樣的性格,實在不是一兩句話能概括得了的,可能你在我的文字中感受到我可能是一個比較文靜或者猶豫的人,但現(xiàn)實中呢,在面對另一些人的時候呢?我是不是又是一個比較果敢熱情的人呢,倘若把這樣一個人寫進(jìn)文學(xué)作品里,對她的評價大概是一個“圓形人物”吧。
噢,我大概是想起了為什么讀這本書了,最近常常在考慮“宿命”這個問題,加上那天看了《末代皇帝》,還寫過一點點感想,所以看到這個書名就很感興趣,不得不說當(dāng)我沉浸在書里時,是靈魂最快樂的時候,但我不知道我這種行為是屬于逃避還是熱愛,是為了成功還是為了充實,但不管那種,起碼此刻的心情是十分明朗的。
讀完感受最深的還是這一句話:“人命有三,一是父母給的,叫做天命,二是自己在生活中的經(jīng)歷決定的,叫做實命,三是文化給的,叫做自修命”。婉之的命運告訴我,其實何必要分的那么清的,有些東西就是模糊的,朦朧的,是剪不斷,理還亂的,這就是命,一般情況你難以擺脫原生家庭給你的影響,但實命和自修命還是可以靠自己選擇的,但對于大多數(shù)人也逃不掉天命的束縛,但何必郁郁寡歡,只管去奮斗,奇跡在李娟身上得到了證明,只要你感想敢做,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天命的,一定記得,你要去實踐,羅翔老師在《十三邀》中曾說過:“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無法跨越知道和做到鴻溝”,這可能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通病。但薇婭也說:“所謂一夜成名不過是一千夜之后”,當(dāng)我們克服了自身的懶惰,恐懼的時候,一切會簡單很多。
突然想起來路遙《人生》中所寫到的那句話:“生活還是得向前看”!
作者講了什么?
①我覺得作者是在表達(dá)從80年代到現(xiàn)在的一種時代的變遷,從深圳的發(fā)展到后來農(nóng)村的扶貧等等,而且尤其關(guān)注女性的成長,塑造了婉之和李娟兩個很飽滿的人物形象
②作者從“宿命”這個方面出發(fā),為我們展示了當(dāng)我們個體和命運之間的斗爭時,我們能不能斗得過命運,我們應(yīng)該怎么斗爭,這在李娟身上是非常明顯的,還有當(dāng)我們的命運和我們的責(zé)任和社會關(guān)系聯(lián)系起來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選擇
③作者也揭示了一些社會現(xiàn)象和問題,比如婉之二姐的兒子后來從事的工作,他做的事情大概就是我們所說的網(wǎng)絡(luò)噴子吧,他說他不是什么985,211學(xué)校,他現(xiàn)在的工作能給他帶來很多金錢,為什么掙的少了反倒是有自我?,,,真的讓我們不覺會反思,在生活和現(xiàn)實面前,我們到底該如何守住我們的初心,我們能否守住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