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今日凌晨發文《天涯猶在,不訴薄涼》,立刻引來一片嘩然。在公眾媒體上對戰開撕,也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魯迅和梁實秋也大戰數個回合,現今看來,不過作一笑談。作為一個吃瓜喝茶搖扇子的資深人士,自然是樂得圍觀,翹首以觀事態的進一步發展。
不過,照我看來,這師徒二人的事情,要解決,也簡單得很。閑來無事,我就瓜瓜幾句,事先申明,本人不站隊,只圍觀,只出餿主意,不承擔后果。
就郭曹兩人的現狀,我倒覺得,他們是兩個江湖人。所謂江湖中人,多多少少先得有些本領,能在江湖中贏得一些聲譽和地位。翻譯成現代文,就是說,有點人脈,有點經費,還有人關注,有點粉絲,說出一句話,做了一件事,就能上個頭條什么的。但無論古代還是現代,江湖人的特性還都是骨子里帶著的,比如,一言不和,拔刀相向。
郭曹就是兩個典型的江湖人。
既然是江湖人,那我們就按江湖規矩來說說這兩人這點事。
首先當然是這說話的規矩。長者為先,師者為尊。即便是山野村夫,販夫走卒,也知道這個“禮”字。鄉間的婆媳打架打破了頭,可逢年過節,媳婦不還得叫聲“媽”嗎?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父親打了你板子,你感覺他沒道理,是不是就可以奪下板子,反打師傅兩下呢?在中國,這是大逆不道,就算你再有理,道義上你已失了一著。失禮在先,這一點,我不得不站在郭德綱這一邊,當然曹云金反復強調是郭德綱拒絕見他,他已盡了做弟子的本份。如果真是這樣,已無師徒之緣,又何必一定要歸其門下,難道只有打著師傅的旗幟立足江湖?天高海闊,真男兒志在天下,令狐沖在岳不群門下,受盡無端指責,最終也被逐出師門。但不同的地方在于,令狐沖灑脫,華山派不容他,他滿可以去少林派,武當派,他最后不是去峨眉派對做了尼姑的掌門人了嗎?天下人也沒有因此而嘲笑于他呀。
這一點上,我私下覺得郭德綱的作法還是可稱道的。撇下煩瑣的事件不提,他回應兩人偶遇時的情形時說道:“六年來,我很糾結,其實我也在等待一個機會,萬一小金能回來呢,萬一他長大懂事呢……那天,我一真在想,如果他推門進來喊聲師父,我會一把抱住他,一切也都過去了?!贝碎g話語,分明是把曹當作一個孩子。有過孩子的人都會有這么一種經歷:孩子不聽話時,恨不得抽死他,過后,卻盼著孩子能知錯認錯?;蛘咚徽J錯,只要能打個招呼,就如郭德綱所說,叫一句師父,兩人一笑抿恩仇,那是個多么美好的畫面啊??上聦崊s是,兩人沒有見到。曹下午立刻回應說,因為有阻力。我還真有些不信,以曹今日之江湖地位,他真想見師父會見不著?他的智商真的連這點事情都沒辦法,那他還在江湖上混個啥勁呀?言成旭還會隔空喊話林志玲,難道曹的微博只有一種功能?
其次,江湖中人以“義”為先。何為“義”?拜關公的都清楚,“義”就是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促進共同進退,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郭曹兩人的微博里,哪里還有一點點“義”的影子?我看全都是“利”的爭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為了點學費,一個說收了,一個說沒收,還個個言之鑿鑿,又是發圖,又是發票,活像一出滑稽戲。教學生收學費有錯嗎?沒錯。既然沒錯,曹同學為什么就那么不情不愿還把它當事來說呢?因為郭老師對外說自己沒收學費,就好像是既當了婊子又立了牌坊。那究竟孰是孰非呢?在我看來,這些根本就不重要。徒弟學本事,難免要付出點代價,孫悟空去菩提老祖那兒,不也等了三年?然而,待你學成本事,那可是是你一輩子的飯碗,兩相比較,孰輕孰重?話說回來,師傅這一頭,透亮一些,寬和一些,把“義”字教得明白一些,兩人都能開誠布公說出自己的看法,再把師徒情分看得重一些,把利看得淡些,把義看得重些,我想,也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吧。
第三,江湖中也會論“理”,但江湖中人的“理”論得比較特殊。他們采用過的最經典的方式是——華山論劍。此種方式當真是好,各路英雄,各施絕技,你用你的降龍掌,我用我的蛤蟆功,什么恩怨情仇,什么師徒愛侶,刀劍之下見真章。不過,以目前的形勢來看,師父明顯要技高一籌。單博文中那飛揚的文采和那字字話中有話,句句打人打臉的深沉,就夠徒弟好好學的了。勸徒弟一句,有這撕人的空閑,不如回去面壁三年,另辟蹊徑,自創一派,用實力回擊所有的不公正。
最后,郭曹二人,既然身在江湖,又有這許多恩怨,不妨也來一次相聲界的“華山論劍”,以實力論英雄。私下認為,這是目前郭曹二人最好的解決方式,遠比現在這樣如街頭潑婦要高級得多,文明得多,同時,也更能提升人氣,見識各方人品。關鍵是,無論輸贏,兩個人都會成為英雄,更妙的是,能把現如今的笑談變成美談。
唉,人分析得再多,好像都是廢話,看師徒倆的這情形,是要誓與對方撕到底了。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只是說了也白說。但,不說也是白不說,說不定他們真的能看到我這餿主意,靈機一動,認為可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