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服快要下課前,收到開平發來的一幅畫,毋需刻意去看,只大致瞄了一眼,我便猜到了是誰的畫。因為他的畫,總會有一種很獨有的配色。起初,我并沒有看出畫的什么模樣,我只是被那滿面的紅色所吸引,似血似火,慢慢地,心里便滋生出了一些不好的感受。我趕忙移開,順著往上看,我看到了知道長長的壺嘴,再跟著仔細瞧過去,哦!原來是茶壺。頓時,讓我緊張的情緒輕松了不少。沒過一會兒,他又發了另一個孩子的作品給我,畫面平靜且自然。我跟開平說:他的世界里,或許就是這樣的。他的紅色應該就是我們的藍色。我如是說,開平亦是如此回復我。
其實,這已不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畫了。每次看他的畫,內心總會比看其孩子的畫多了一絲喜悅與欣慰,我高興他在畫畫得世界里愿意去表達,也欣慰他能找到這個屬于他的表達方式。這個9歲的孩子,來樓小已經3年了,可到現在為止,我都還沒聽他開口說過一句話。倒是她的媽媽,有事沒事打過我幾次電話。盡管沒聽到過他的“真聲”,對他卻是很了解的。一年級的美術公開課上,是我第一次見到他。在此之前,對他也有耳聞。在學校各種大大小小的活動中,我也能搜尋到他的身影。在各類表演中,他總是最醒目的,極其容易辨認。個頭高高瘦瘦,比其他孩子高出一頭;臉總是白白的尖尖的,沒有什么血色,看上去眼睛圓圓溜溜的,卻也是很明亮的。只是,他總會偏著頭,眼神總有些閃躲。在一群人的表演里,他的動作也是最有特點的,使人一見便不易忘記。盡管每一個動作都沒有在節拍上。可這,絲毫對他沒有什么影響。他還是那么努力地做著每一個動作,手盡可能地伸直再伸直,腳也盡其所能地跳起。他努力的模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都會在他們班的隊伍里去搜尋這個孩子的身影。
有人說,有一群來自星星的孩子,他們不聾,卻對聲音充耳不聞;他們不盲,卻對周圍人與物視而不見;他們不啞,卻不知該如何開口說話。我不能如此確切他是與不是。只是,無論他是與不是,都希望掉落凡塵的每一個天使,都能閃閃發光,都是特別的存在,都能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