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對城市有了特殊的感情。
生活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有著不舍的感情,因為這是我心中的第一座城市。在這座城市里,有麥田,油菜花,楊樹林,有無拘無束的田園生活,下河摸魚,上樹捉禪,生火挖洞,玩泥造物。清風細雨,是屋檐下的爽爽笑語;狂風驟雨,是泥濘中奔跑的暢快。一座城市,有了風土人情,便有了自己的色彩和生命,你去用心感受,總能發現令人驚奇的感動,和這個城市角落的美好。
后來,我開始結接觸外面的城市,一座座活靈活現的城市。北京,赤峰,烏魯木齊,,南京,揚州,鄭州,廣州......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標簽,每座城市也都有自己的感情記憶。來到一座新的城市,有的人會喜歡上這里的美食,而有的人會喜歡這里的美景,或許,有的人會愛上這里的一家酒吧,而有的人會愛上這里的一個書屋,不管怎樣,一座城市,都會給人留下某種記憶,或平靜,或傷感,或留戀,或反感。對我來說,更喜歡一座城市的風土人情,這種城市的精神面貌,這會讓一個人重新感受不一樣的感官魅力。
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一個城市呆的的時間久了,就想一直這樣待下去,懶得去挪動,即使挪動了,也還是會深深的陷入懷舊的痛苦中。一條街道,一個店鋪,一座建筑,一個景點,甚至馬路邊姑娘的一個眼神,都被保留了記憶,都給了黑夜中痛苦的理由。
有一天下雨的夜里,你會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想著曾經走過的路,走過的路邊攤,逛過的商店,甚至偷偷暗戀過的另一半,也許會笑,笑著哭泣。
我們開始走了,想要悄無生息的離開。從一座城市到好多城市,從好多城市最終回到人生的出發點。傷感流淚也好,平靜淡然也好,總歸,是要離開的。若是兩不相忘,便是緣分使然,若是恍如路人,生活還是要繼續。
生活還是繼續的,正如幾年前不懂生活的我,沒有資格更沒有資本去談論生活。年齡大了,認知就會開始發生變化,孤獨,痛苦,失落,自卑,生活的調味品越來越多,而隨之帶來是一個人的成長和漸漸的成熟,是懂得去保持真誠,承擔責任,照顧家人和感恩他人。當我們一個個離開選擇了新的城市,總會明白,原來井底之外的才是生活,痛并快樂著,苦并成長著,你會發現,烈日下的車水馬龍依然是幸福的。
走之前,有時間就去再看看曾經待過的地方,一個人再去吃頓飯,走走夜晚的小路,轉轉河邊的木橋,和路人打個招呼,和門衛一個微笑。拿出手機,拍幾張隨意的風景照,作為自己以后深夜哭泣的藥引子。這個時候,你完成了這個城市所有的記憶,也完成了用記憶對自己的最后傷害,當然,你可以走了,帶著回憶離開一座城市。
帶著回憶離開一座城,在下一座城市里,依然會遇見美好,遇見幸福,下一座城市之后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