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我愛你不是因為你值得愛,而是因為我有愛,我會愛‘
我給你錢不是因為你值得信賴,而是因為我有錢,我會給錢。)
你給了,就給了,就放下了。還是把“給”當(dāng)作一種手段,讓自己站在道德高處,就可以judge了,可以期待回報了。
我給你,是我自己的選擇。我會為我的選擇負(fù)責(zé),承擔(dān)。不需要別人為我的選擇負(fù)責(zé)或者承擔(dān)。
正文:
#論為什么分手后前男友還尊敬你,還給你打錢#
悖論,當(dāng)你真的成為一個“好男友”或“好女友”的時候,你就不需要“好女友”或“好男友”了,卻也根本不會缺“好男友”或“好女友”了
為什么分手后,前女友還尊敬你,還給你打錢….
我只能先說下,我是沒有這么奇葩的經(jīng)歷了。
在我的目前為之的認(rèn)知里面,我自己都是認(rèn)為分手了就幾乎不會當(dāng)朋友的,一定是陌生人的,不是因為撕逼或者鬧掰從而導(dǎo)致這種情況,而僅僅是因為我覺得太愛對方以至于不可能當(dāng)朋友對待了,我覺得我很對一個深愛過得人變成對普通人的對待。
深入剖析一下,就是覺得,這個人我付出了自認(rèn)為全部的愛,最后還是失去了,而且我也覺得我沒有做的不好的導(dǎo)致必須分手的問題,而且我也一直在為此努力,并且從未放棄,所以最后我會覺得非常的傷心,因為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卻還是沒有得到對方的心,很是失望,但是對對方?jīng)]有一絲絲恨意,只是有些失落,因為我覺得愛是兩方面的事情,所以如果分手了,那就分手了把,那就不要再聯(lián)系了,各自祝福對方過得好就行了,我是一直這樣的觀念的,而且我覺得不能回頭把,畢竟都那么努力過了,緣分到了也就到了,不能強求。所以關(guān)于這個尊敬,并且打錢,我覺得只能說,因為你問心無愧的對待對方,并且對方過后能夠感覺得到你的那份愛對他來說是那么的有幫助或者有感覺,而現(xiàn)在他覺得有愧于你,所以打錢給你,表達(dá)他對你不能挽回的償還把?
那關(guān)于悖論,我認(rèn)為是否就是因為“德善,德信”從而存在的狀態(tài)呢。
當(dāng)一個人自身充滿了愛,那么他便不需要別人的愛來滿足自己的愛了,就是自己不是缺愛的狀態(tài)了,自己一旦不缺愛,那就不需要另一半來滿足自己了,可是正是因為自身有愛,就會吸引更多的愛向你涌來,正如馬太效應(yīng)一樣,所以自然你也不會缺乏充滿愛的伴侶了,從邏輯上我可以體會得到這個悖論的意義,其實換成其他的東西,這個悖論也奏效把。
可是我認(rèn)為自身充滿愛的狀態(tài),這個點,是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點,所有的后來都是因為自身充滿了愛而存在的。所以我也認(rèn)為這是最難也最簡單達(dá)到的點。最簡單是因為,只要你選擇,你就可以,最難是因為,,我決定舉了例子:
拿我自己最近的經(jīng)歷來說,我一直都被父親教導(dǎo)說,要與人為善——大意就是我總是表現(xiàn)得很有個性,但是這些個性無形之中會傷害那些內(nèi)心波動的人們,而我自己覺得最近這一年多來改變很大。
就比如最近的一次出游,出去玩大概8天左右,一行五人,制定計劃其中一個人沒參與,并表示路上聽指揮,結(jié)果路上最BB的是他,另外四個人,我拉著一起制定了計劃,并且我好心的做出了一個規(guī)劃圖及word表,路上我和其中一個人開車,3000km,我開了三分之二少一點吧,我一路上都沒有發(fā)任何脾氣,并且在他們某些人任性的時候,我表示非常理解(比如,我下載了600首歌曲,其中特意找了車載音樂下的,他們沒人下載,聽了五天后抱怨說因為我放的歌讓他們后排的睡覺,因為不夠嗨…然后他們自己下相聲,結(jié)果都沒聽完一集直接睡了…再比如,口口聲聲說要吃當(dāng)?shù)靥厣砩暇腿涡缘饺コ灾胁停瑑H僅是因為就是想吃…而我點菜點著急了被說成是不團隊,其實是因為他們自己自己先說的分開點…無語中…),因為大家一起出來玩本來就不容易,這是我衷心的想法,并且覺得早點開車出發(fā)沒什么,反正我精力算是充足的,結(jié)果沒想到后程吃力不討好,其中三人為小團體,相互護著,任性還各種對作為司機的我指揮,結(jié)果自己出錯了一聲不吭的還要團隊一起負(fù)責(zé),而我只要出了錯誤就認(rèn),但是有幾次,被某人用父輩口語教訓(xùn)的感覺非常不舒服,但是我還是忍了,最后一次差點沒忍住,但是還是最后表面和氣回家。
這段旅程直接玩崩,我個人覺得,但是其他人可能不覺把,現(xiàn)在某些時刻回想起來,依然都會覺得我怎么變得這樣得軟弱了,甚至同行的一位朋友跟我說,我現(xiàn)在真的能夠忍呢。其實他跟我反應(yīng)的點我倒是真的沒有覺得我忍耐了,可是之后有幾次我真的覺得太過分了,但是還是為了維護表面的氣氛而沒有發(fā)脾氣,當(dāng)然最后還是表面沒有任何沖突的回來了。
回來之后我還是某些時刻還是會覺得心里很不爽,因為覺得,什么時候鳥都可以到頭上來拉屎了?難道真的要為了追求所謂的平和去壓抑自己的內(nèi)心么?
我不得不承認(rèn)的是,什么都找自己的問題給了我思路,比如:我沒有分工給他們,以致于他們依賴我——但是我們有分工,只是我自己最后想完善就自己做了個總的表格以及規(guī)劃圖…而且分工給其中的人,酒店和吃飯都出了很多問題,他們自己覺得沒有任何自責(zé)及問題…
其中一個人BB,是因為他沒有參與感?——怪我沒有喊他,我喊了——怪我沒有強行喊他——我特地跟他說…
所以這么自問下來,我真的不覺得自己有問題,但是為什么我還這么生氣呢?
因為我拿著我的做事方式來衡量他們的行為了,我覺得應(yīng)該的事情可能對他們那些人來說,就是P。
深入想,就是我心中缺乏對自己的做事方式的肯定,如果我肯定,就如同“德善,德信”一樣,我給了就給了,我付出不是因為你值得付出,而是因為我有很多精力可以付出,我付出就付出了,不能把他當(dāng)成一種手段,去評判他們。
所以這是我對這次的看法。
但是依然不能完全澆熄心中的火,因為覺得真的應(yīng)該揍他們一頓才行,因為回想最后的細(xì)節(jié)——我有一個東西放在車上了,只是因為我沒有陪同一起還車,他們就不接我電話,甚至讓其中一個跟我比較近的同學(xué)也不接電話,這種人真是過分了把。
那所以我覺得,有些時候,真的不能任何時候都保持這種狀態(tài),可能是因為我還年輕把…荷爾蒙旺盛,所以就雖然這些道理真的認(rèn)可,可內(nèi)心某些時刻真的還是做不到…
不知道算不算偏題,不過這就是我看到了這段話之后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