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聚餐,明明和大家都不是很熟,還得硬著頭皮參加,生怕別人覺得自己不合群。
明明想好周六要在圖書館看一天書,周六早晨還雞血滿滿的早晨五點半起來背英語單詞,卻被室友一句去步行街嗎,給誘惑走。
為了合群,你做了本來不想做的事情,打擾自己的計劃安排,然而你得到了什么?
你以為的合群只不過是在浪費時間。
大學期間,你無法選擇你的室友,但是你可以選擇你自己的朋友,英雄,永遠是孤獨的,只有小嘍啰才扎堆。
有人說“不要去追一匹馬,你用追馬的時間去種草,待春暖花開時,能吸引一批駿馬來供你選擇”不要刻意巴結一個人,用暫時沒有朋友的時間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時機成熟時,便有一批朋友來與你同行,用人情做出來的朋友只是短暫的,用人格做出來的朋友是最長久的,所以,豐富自己比取悅別人更重要。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在不知不覺中,時間只是一眨眼就過了好幾年,在同樣的時間里,有人過上了你夢寐以求的生活,然而你還停留在原地。
你說你想去旅行,想走遍世界,可你遲遲沒有邁出第一步,你說你想有氣質,想成為有才的人,可你除了刷手機從來沒拿起一本書,你說你有夢想,也向往著你的詩和遠方,可很多年過去了,你還在過著眼前的茍且,我們總是想著還有很多以后,把想做的事情通通留著,卻忘了時間不等人,很多時候你會被意外打亂你的計劃,而該做的事情你沒來得及做,你想要的美好未來成了你的說說而已,說到底,想著還有未來其實不過是給自己找的借口罷了,為自己的拖延和懶惰找的冠冕堂皇的借口。
合群,是犧牲一個人的自由意志為代價。你成為了某個群體的一部分,卻失去了個體的獨特性。
一個人之所以能夠被人記住,是因為他的獨特性,他不同于別人的地方。而獨特性是自由意志的衍生品。
當別人想起你的時候,也只是個模糊的影子,這個暗影藏在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中,看不清真面目,它可以是你也可以是任何人。
沒有存在感。你身上的個性已經抹滅,恭喜你,你終于成功融入集體。
臧鴻飛曾在《奇葩大會》中就“要不要為了合群而偽裝自己”的辯題說了一段話:
“你在任何一個團體里面,都要用才華說話,不要去討好別人,不用去迎合別人,我跟別人不一樣怎么了?我們在短暫的人生都走自己的路,不是說我去抱團,而是說我要走在這條路上。回頭,噢,你也走在這條路上。”
不用懼怕和別人不一樣,也不用偽裝自己,討好別人。一個真正適合你的群體不是要你挖空心思去融入,而是你們朝著同樣的方向自然而然結伴前行一段路。
因為我們不是為了融入集體而改變自己,而是成為自己之后,才能自然而然吸引同樣的人。
另類是一件好事,能夠被人記住,沒什么不好,當然偶爾遭遇異樣的眼光,真可憐,一個人吃飯,我一人吃飯怎么了,吃你家飯了嗎。
另類并不是一件壞事。
那意味著你擺脫了周圍的條條框框,不再為了別人的認同而委屈、勉強自己,不再顧忌周圍的人的眼光,而忍住大街上跳舞唱歌的欲望,也不必為了一起吃飯、一起上廁所而找一個三觀不合話不投機的人做朋友……
“最優秀的人總是與眾不同的—— 看看那些超級英雄。畢竟,如果超能力人人都有,就沒什么好稀奇的了?!?br>
不合群的你,看起來真的酷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