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不曾走出封閉的空間,就永遠不能見到不曾見過的景象,不能結識不曾結識的人,不能遇到命中注定要在某處相逢的愛。若是不曾走出心中的牢籠,就只能如井底之蛙般永遠生活在自己那一小塊天地;只能任由心中那一份躁動從不安漸漸變得疲憊,最后停息;只能任由視野越來越狹小,最后小成一個光點。人生也是如此,一旦將自己固定在一個小小的范圍內,在遠離未知危險的同時,也難以看到更多的美好”書中的這段話仿佛道出了張幼儀的一生,是那么的卑微、又是那么的凄涼。就外人看來,她的前半生仿佛是在為徐家而活,她的后半生才是真的她自己。
? ? ?她的前半生—嫁到徐家
? ? ?她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家庭,父親的職業是醫生,母親的職業是家庭主婦。家里有眾多個兄弟姐妹,每當有人問張家母親家中幾個孩子的時候,張母只會說自己家中有八個孩子,但張幼儀和她的三個姐妹仿佛不存在一般。從而得知,張家的女子并沒有男子那么的有地位,而張幼儀卻是女兒身男兒心。
? ? ?當時的那個年代,女子都需要纏足,俗稱“三寸金蓮”,張幼儀也差點成為金蓮的一員,幸好家中的二哥站出來說,如果以后沒有人家肯娶幼儀,他便會照顧幼儀一輩子。就因為二哥的這句承諾,張幼儀變逃離的纏足的禮儀。雖然只纏了三天,但她的腳已經受到了傷害,成了一雙既不屬于過去,也不屬于將來的腳。
? ? ?當時的那個年代,講究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最開始的張幼儀只是跟著男孩子們上課,哥哥弟弟們抄書并大聲朗誦文章,而張幼儀就坐在一旁抄書。她曾對八弟的孫女張邦梅說:“我不是個有學問的女人。看看我那一手中國字,就知道不是出自讀書人的手筆,而且好多字都不認識。”但她卻渴望學習,從最開始希望父親能給自己請個私塾老師,到后來在《申報》上看到刊登的學校廣告,到最終的婚嫁前,都是希望自己有書可讀的。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從最開始的母親不同意自己去學校,到大姐能陪讀,再到考試通過才能順利入學,可謂一波三折,總歸結局是好的,張幼儀如愿以償的去讀書。
? ? ?當時的那個年代,講究包辦婚姻,雙方僅僅通過一張照片就可以確定是否可以,張幼儀對徐志摩那是相當的滿意,起碼給人感覺很清秀,至少看起來不討厭。而徐志摩卻覺得張幼儀是個“鄉下土包子”,通過第一印象就為二人婚后的不和諧埋下了伏筆。按照當時的習俗,就算是二人覺得彼此可以,仍然需要研究八字,從八字上來看,張幼儀屬鼠,徐志摩屬猴,倆人屬相不相配,婚后容易出現問題。結果張幼儀的母親就和相命婆把張幼儀的屬相給改成了狗,方便八字顯示這婚姻是天作之合。從這一點上來看,二人的婚姻是多么的荒唐。
? ? ?嫁入徐家的張幼儀努力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的兒媳婦,孝順父母、照顧家庭、學習與他人相處、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可是并不能彌補徐志摩對她的冷落,新婚之夜被冷落的事情久久不能忘懷,丈夫為了滿足傳宗接代的任務,才與自己同房,這究竟是有多么的無愛。幸好張幼儀完成的使命,原以為丈夫晉升為父母的角色后會和自己的關系有所緩和,現實情況則是徐志摩遠走他鄉,出國留學。張幼儀的思念就剩下獨守空房盼君歸,君遲遲不歸,等待下一個新的轉折點出現,出國去陪伴徐志摩。乘坐了三個星期的船,終于到達目的地,看到徐志摩穿著黑色羊毛大衣,站在人群中,他的冷靜冷到極點,變成了冷漠。她便了然,徐志摩不想來,他一點也不想來。此時的張幼儀哀莫大于心死,她真的被傷到了。
? ? ?《不遺憾你離開—張幼儀傳》的前二分之一就到此為止了,明天就要展示她的后二分之一了,不知道你是否和一樣期待她的后半生?究竟是繼續悲慘?還是鳳凰涅槃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