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身方面,最近精進很多,究其原因,我找到了一個精神榜樣,在一個所有人會質疑一切,所有人也會相信一切的時代,我們可能什么都信,也可能什么都不相信,這個時候,我相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即便我們所相信的并不一定是對的。
通過閱讀曾國藩的書籍,我對曾老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并非王陽明或者朱熹那樣的圣人可望而不可即,相反,他是一個中人,卻通過“自我教育”成為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儒將。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遂立下決心,要在精神上拜曾國藩為師,立“日進十誡”以正身,學古人之風以定心。
一、修身
自省(29-62歲寫日記):
戒煙后寫“日課十二條;
箴言:真正的自省不僅是一種自我提醒和自我要求,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
1.百端拂逆之時,只有逆來順受之法:逆來順受不是一味忍讓,而是四兩撥千斤的智慧。
2.曾三戒:
戒多言(矛盾沖突時)
不糾纏
少爭論(避免意氣之爭和利益之爭)
3.不與人爭利益之長短,專與己爭品行之長短。
酈波:最大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曾國藩憑借自我教育實現了華麗的轉身,而自我教育則是通過深刻反思和以及對儒家美德信仰的畢生堅持實現的,這一點是大多數人做不到的。
4.無一日不讀書,不可一日不讀書——他平生最得意的一點
5.做官最大新得:要守得貧窮:
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受不得窮,立不得品
孩子要窮養!
6.傲和惰是最敗人的兩個字
懶:無所事事;惰:做無聊的事
早起的好處:
學習時間多了;
思路清晰;
養成一個人優良的品格
勤勞的意義:
1)勤在個人:養生、養品
2)勤在家庭:萬事興
3)勤在團隊:形成良好的團隊風氣
7.個人感悟:一旦世之事不順,因個人剛強而難以柔順內外時,不妨讀一讀黃老之術
8.先曉事,后辦事
9.主靜:靜可改惡習
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
養得胸中一種恬靜;
酈波:安靜地守住時光,打磨歲月,就可以創造人生的價值。把簡單做到純粹,自然有人生的成就。
10.《挺經》——剛的智慧
臨事之剛;自勝之剛;克難之剛,克惰之剛
臨事之剛,入局之剛不是性格上的剛烈;
克傲克惰;
11.內斷于心,自為主持:
心中有定見:
1)遇事有主見;
2)對一個大原則、大趨勢的把握;
3)源于對人生信仰的追求,源于對人生追求的堅持
12.五到五勤:
身到 心到 手到 口到 眼到
身勤 眼勤 手勤 口勤 心勤
13.自強:真正的倔強,真正的明強挺經就是永遠跟自己比
吾輩在自強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
14.困而知,勉而行
規模遠大:長期目標;綜理密微:注重細節;
15.修身要把握最精要的道理——底線;
16.倚天照海花無數(蘇東坡),流水高山心自知(王安石):屬于集聯,不是曾國藩所說
倚靠著藍天,陽光照在海面上,浪花等誘惑無數,但境界高的人卻不為所動,因為站在了更高的高度上;
17.不為圣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二、齊家
1.酈波:修身和平天下不是斷然割裂的,中間最重要也最現實的橋梁就是“齊家”
2.家和的關鍵:孝悌
3.勤的意義:勤在家庭,萬事興
4.子弟之賢否,六分本于天性,四分由于家教
5.曾國藩
官宦之家,興旺不過一代
商賈之家,興旺不過三代
耕讀之家,一般興旺五代
孝友之家,一般興旺十代。
7.曾國藩的家庭觀:
1)家庭是人生的根據地
2)和以治家
3)勤以持家:家長要勤,家庭成員要勤勞
8.一個人的興旺不是興旺,一個家族的興旺才是長久之計
三、治國做官
1.忍讓:忍辱負重,讓利于人
2.居官以堅忍為第一要義,與官場交接,吾兄弟患在略識世態,而又懷一肚皮不合時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軟,所以到處寡合
3.曾國藩的人事原則:
1)血誠:極度忠誠
2)講究原則,也要講究靈活性
3)擺正思想,擺正位置,擺正心態
四、領導與用人
1.合眾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功(正視團隊成員的私利)
2.揚善于公庭,規過于私室(用于團隊內部,從善處看人)
3.至用人一節,實為萬事根本
舉例:
彭玉麟:三不要:不當官,不要錢,不怕死
六次辭官不做,品行高潔;忠于感情(為了紀念梅小姑,畫了10萬幅梅花,終生不娶)
4.曾國藩用人四原則:
1)要才堪治民
2)要不怕死
3)要 不計名利
4)要耐受辛苦
5.曾國藩用人四部曲:
1.廣收;
2.慎用;
3.勤教;
4.嚴絕(人才管理)
用人必須是意志品格過硬的人
曾國藩在洋務運動期間重用容閎、徐壽、華蘅芳和李善蘭等人;李鴻章三進三出師門,聰明絕頂;曾國藩幫助李鴻章組建淮軍;
五、平天下
1.曾國藩本是理學大師,儒家大師,但能夠對西學持開放態度,興辦洋務,很是難得
2.曾國藩堅持造船,而非買船,創辦安慶內軍械所和江南制造總局;
3.練兵主張:
1)厚餉高薪
2)厚餉養戰
3)高薪養廉
唐浩明著《曾國藩》摘錄
第一部《血祭》
1.其母去世,送挽聯:
星使從柴桑歸來,聞慈母一笑登天,想岳軸千尋,魂依蒼昊;皇誥自闕前頒下,憶家門屢蒙異數,悵煙云萬里,望斷青山。
2.號滌生: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后種種,譬如今日生也。
3.世無艱難,何來人杰?
4.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難得而易失者,時也;時至而不旋踵者,機也。故圣人常順時而動,智者必因機而發。
5.古劍銘:輕用其芒,動即有傷,是為兇器;深藏若拙,臨機取決,是為利器。
6.無論有多忙,他對家信從不茍且,每個月都有一輛封信寄到家里,信寫得瑣碎詳盡,尤其是給諸弟的信,談讀書、談作詩文、談為人處世交朋友、談身心道德修養、談時事新聞,言辭懇切,情誼深長。
7.德才兼備最好,二者不可兼得,寧可用才低而德好的人,絕不可用才高德薄的人。大凡中等之才,獎率鼓勵,便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貶斥不用,則漸漸就會墜為腐朽。
8.讀書人只要有真才實學,還怕沒有出頭之日?今日魚蝦,明日蛟龍,是常有的事。
第二部《野焚》
1.曾國藩父親去世,在家丁憂的困境:
1)幕僚四散;2)湘軍易主;3)敗仗不斷
解決辦法:合眾人之私,成一己之公。
學黃老可醫心病。
他堅決相信“治世須用重典”的古訓以及從嚴治軍的必要性,遂從孔孟儒家弟子轉為申韓法家之徒。這一年里,他又從頭至尾讀了《左傳》《史記》《漢書》《資治通鑒》,希望從這些史學名著中窺測前人處事行事的技巧,從中獲取借鑒。但這些前史并沒有給予他解開郁結的鑰匙,反而使他更痛苦不堪;前人循法度而動成就輝煌,偏偏我曾國藩就不能成功。
《老子》這部貌似出世的書,其實全是談得入世的道理,只不過孔孟是直接的,老子則主張以迂回的方式去達到目的。“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既然直接的、以強對強的手法有時不能行得通,而迂回的,間接的,柔弱的方式也可以達到目的,戰勝強者,且不至于留下隱患,為什么不采用呢?
曾國藩再來讀《莊子》,他悟出了莊子孔子并不是截然對立的,入世出世,可以而且應該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如此,才能既做出壯烈奮進的事業,又可保持寧靜謙退的心境。
曾老師的反思:
“靜中細思,古今億百念無有窮期,人生其間數十寒暑,僅須臾耳,當思一搏。大地數萬里,不可紀極,人于其中寢處游息,晝僅一室,夜僅一榻耳,當思珍惜。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過九牛一毛耳,當思多覽。事變萬端,美名百途,人生之力之所能及者,不過太倉之粒耳,當思奮爭。然知天之長,而吾所歷者短,則憂患橫逆之來,當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退讓以守其雌”
《道德經》可用五字概括:柔弱勝剛強。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深知什么是雄強,卻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澗。甘愿作天下的溪澗,永恒的德性就不會離失,回復到嬰兒般單純的狀態。深知什么是明亮,卻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復到不可窮極的真理。深知什么是榮耀,卻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復到自然本初的素樸純真狀態。樸素本初的東西經制作而成器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樸,則為百官之長,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分割的。
2.胡林翼勸告曾國藩: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3.曾國藩擅長相面: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弱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
4.關于讀書寫作
5.釣魚釣魚,心神專一,春釣淺灘,夏釣樹蔭,秋釣坑潭,冬釣朝陽。春釣深,冬釣清,夏池秋水黑陰陰。春釣雨霧夏釣早,秋釣黃昏冬釣草。深水釣便,淺水釣淵,雨季魚靠邊。魚兒頂浪游,釣魚迎浪口。釣翁釣翁,莫釣南風。西風要到酉,釣魚切勿守。輕提慢慢動,魚兒上鉤勤。水下小魚多,大魚不在窩。
6.曾國藩: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
第三部《黑雨》
1.作文與做官并不是一回事,作文以見深識閎為佳,立論即使尖刻、偏頗點亦無妨,因為不至于傷害到某個人,也不去指望它立即受到實效,只要自圓其說,便是理論,運筆為斤,自成大匠。做官則不同,世事紛繁,人心不一,官場復雜,尤為微妙,識見固要閎深,行事更需委婉,曲曲折折,迂回而進,當行則行,當止則止,萬不可逞才使氣,只求一時痛快。歷來有文壇上之泰山北斗,官場上卻毫無建樹,甚至一敗涂地者,蓋不識此種差別耳!
2.天津教案寫遺書:
將欲造福,先去忮(zhi)心;將欲立品,先去求心。忮不去,滿懷皆是荊棘;求不去,滿腔日即卑污。歷覽有國有家之行,皆由克勤克儉所致;其衰也,則反是。余生平頗以勤字自居,而實不能勤;亦好以儉教人,而自問實不能儉。
3.左宗棠:前事如煙,何須問孰是孰非;余日苦短,惟互勉自珍自愛。
4.遺囑:
遺囑重點如下:
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二曰主敬則身強。內而專靜統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為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莊敬日強,安肆日偷。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則人悅。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饑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后知覺后覺之責。孔門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立人達人之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四曰習勞則神欽。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石之粟數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許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賢相,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長才識。為天下計,則必己饑己溺,一夫不荻,引為余辜。大禹、墨子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勞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祗欽仰,逸則無補于人而神鬼不歆。
附:曾國藩“日課12條”和富蘭克林“每日13條美德”
曾國藩“日課12條”
1、 主敬,整齊嚴束,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里,應事時專一不雜,如日之升。
2、 主靜,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半小時,體驗靜極生陽來復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3、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戀。
4、 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看西閱,徒循外為人,每日以十頁為率。
5、 讀史,廿三史每日十頁,雖有事亦不間斷。
6、 日知其所亡,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分為德行門、學問門、經濟門、藝術門,寫日記,須端楷,凡日間過惡(身過、心過、口過)皆需一一記出。
7、 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
8、 謹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9、 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10、保身,謹遵大人手諭,節欲、節勞、節食欲。
11、作字,早飯后作字,凡筆墨應酬,皆當作功課,不可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12、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我敬曾國藩為精神導師,以上是最近這一階段的學習情況,然而涉世不深,日后還需要多仔細揣摩其中的要義,方能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