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溫《知否》,看到明蘭在花轎上喜極而泣的模樣,隔著屏幕我滿臉姨母笑,打心眼里為她高興。
明蘭這一路走來,固然時時有老祖母為她撐著,但是明蘭這一生的底氣卻是由她——衛小娘所給予的。
衛小娘是明蘭生母,明蘭自幼孤苦無依、謹小慎微到高嫁侯府、執一方家業,這些擁有實屬不易,但其實所有的收獲在衛小娘對她的教育里就有跡可循。
01? 認清身份才能活下去
衛小娘是盛家老爺的妾室,盛家老爺寵妾滅妻在全揚州城都是出了名的,但是寵的卻不是她這個妾。
其實盛家老爺原本再無意納妾,她只是當家主母王大娘子為了制衡受寵的林小娘而買回來的一枚棋子,身份委實有些尷尬。
但她沒有自怨自艾,她拎得清。
她對明蘭說:你大姐姐娘家勢大,是有尊貴;林小娘最得寵,是有體面,他們都是主人家。我是家里人得病了,賣身過來換藥錢的。
之前聽到這句話,多少會覺得,這衛小娘是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這般低看自己還讓孩子知曉,就不怕在孩子心里留下陰影么,可是慢慢追劇才發現衛小娘的格局。
內宅之中多風波,越過身份地位而產生的貪念妄想,或是忽視身份地位而犯下的糊涂錯事,終會落入人生困境甚至付出性命。
活著才能繼續幫襯家里,活著才能陪伴孩子長大,活著才有可能拼下另一番天地。最后當衛小娘因為胎大難產而時日無多時,她依舊叮囑明蘭:凡事,活著最大。
這是衛小娘用她短暫的一生給明蘭一堂深刻的生命教育課。
02 萬事不要強出頭
幼時的明蘭就是個有心眼的孩子,當家里炭火被克扣,衛小娘準備去典當最后一件陪嫁首飾時,她叮囑姐姐賣掉灶炭去換花炭;去給祖母請安后就等在門廊只為見爹爹一面,可是見面的第一句話是求爹爹去見她小娘。
小小的孩子活在內宅之中,早早領教了人間冷暖,她自是知道,只要有爹爹寵愛,日子才能過得好一些。作為庶女,有這樣靈活的心思,即是生活所迫也怕是會招來麻煩。
衛小娘自是清楚這一點,所以她在教育明蘭“要明事理、知好歹”時,也告訴她凡事不可強出頭。
這看似矛盾的母愛其實就是一個母親對孩子最深的保護。不然以明蘭這樣的個性長大,又頂著不受寵的庶女身份,不知要受多少打罵,沒有勝算只會招來禍患。
沒有誰能陪孩子一生,唯有教會她自我保護的方法。
03 有才有德有遠見
說起來,衛小娘是妾,但是她知禮節、識大體。雖然劇中并沒有過多對她的原生家庭有交待,但以她的才德真不該只做妾室。
她顧全大局。明明屬于她例分的炭火吃食都被克扣,下人都在埋怨,可她說:什么是本該,給了才是本該,不給就是不該;當盛家老爺心疼她受了委屈時,她卻說:只求不要驚動四方。
其實,她是明白人,老爺不可能護她一世,后宅之中還是得她自己周旋,可眼下無所可依,只能忍辱含垢。
她對下人從無苛責。當她的貼身奴婢小蝶受人陷害要被打死時,她據理力爭求主君主母給個明斷,又審時度勢保下小蝶性命,當小蝶被趕出家門時她又將自己的陪嫁首飾送了過去。待人如此,必得福報。
她自謙。盛家老爺夸明蘭會投壺,她只道這是小玩意,逗人笑笑;盛家老爺贊她把孩子教得好,她卻說是在老太太跟前受了教誨。
這是她的小心思,她一直想讓明蘭養在祖母屋里,這也她的遠見。
她一無娘家幫扶,二無老爺恩寵,想要在盛家為明蘭和腹中的孩子謀一個出路,就只能讓明蘭去祖母那里以求得一個靠山。
04 她的大智慧
衛小娘在臨終前將自己親繡的“李娘子鎮守娘子關”送給明蘭,這幅圖后來也被明蘭奉在自己的暮蒼齋里,可以說是成為了她一生的信仰。
古時女子做女紅,不繡花兒鳥兒卻單單選了這一幅,可謂意義深遠。
“李娘子鎮守娘子關”的故事在于:唐高宗李淵第三女平陽公主,在建立大唐的過程中,巾幗不讓須眉,為帝業立下赫赫戰功。這幅圖所傳達的意義在于,女人一樣可以上陣搏殺抵百萬雄兵于陣前,女人一樣可以憑借膽識與謀略為自己開創天地。
衛小娘鐘愛這一幅自是有她的不凡之處,我總在想倘若生產順利,衛小娘未必不能在盛家站穩腳跟。臨終之時,她將這一幅“李娘子鎮守娘子關”留于明蘭,正是為給孩子豎立這個信念。
衛小娘在劇中戲份不多,三集過后就悲慘下線,但是追完全劇,看到明蘭的行事作風,那就有衛小娘的影子。
看似秉性柔弱,實則聰慧有才;看似身份低微,實則隱忍淡薄;看似謹言慎行,實則深謀遠慮。
母親就是女兒人生的底氣。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衛小娘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