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妞一開始跳繩的時候,連繩也甩不好,總是掛身上甩不過來。這樣的次數多了,她也就不耐心了。索性不練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只要我們一說起跳繩,她就下意識拒絕,然后跑開,不聽也不碰。
再然后就是過年的時候,她在我們的鼓勵下,又拿起了繩子跳了起來。這一次,能跳一個,但不連續。重點是,手腳不同步,一直在前進著跳,有時候甚至跳起來了,繩還沒甩到位,有時候,摔倒為了卻沒跳起來,把繩踩在了腳下。無論我們怎么指導,她的手腳都沒辦法和諧合作,動作做起來生硬,力量把控不到位,甩繩過于用力,起跳太實在,也太高。于是,她又一次氣餒了。
然而,最近,把繩子帶到了學校和同學們一起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才幾天的時間,她成功跳了起來,手腳協作了,還能連續跳兩個,不再前進不斷了。我還發現,她的工作柔軟了不少。而她也不再那么抗拒跳繩了。
也許,她同比別的同學確實跳得沒那么順暢,那么絲滑。但是,她有進步了,在一點點進步,這就是她的成功。我相信,她可以做好的。就如同寫自己的名字一樣,從最開始的筆畫分散,歪歪扭扭到現在成型的字,還逐漸邁向美觀,著也是在不斷地改變,朝好的方向趨近。
孩子,就該慢慢來,逼不得,因為她有她的節奏,以她獨有的方式去追逐她的人生,我們能做的就是耐心陪伴,理性指導,民主建議,最后把決定權交到她的手上,讓她們自主地制定自己的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