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影響》一書告訴我們:一個人影響他人的能力就是影響力。一個人所具有的影響力的強弱,不僅會決定他的短期收益,更會決定他的遠期成果。
如果一個人對影響力的追求只放在短期收益上,就會傾向于使用斷裂性影響力,也就是傳統商學院、關于說服技巧的書籍教給人們的操縱別人的策略和方法。
這種短視的策略雖然能給人帶來暫時的認同,最后卻往往害得使用者賠上聲譽和人脈。本書著重介紹的聯結型影響力正是與此相反的一種策略。
聯結型影響力倡導人們使用一些強有力的、能夠改變人生的方法影響他人,從而取得偉大成果和精彩人生;而不是去哄騙、操縱和利用他人去推銷商品、獲取利益。
兩位作者提出了發揮聯結型影響力的“四步法”,并認為只要大家真正按照他們所說的方法去做,一定可以成功地影響他人——不論雙方在閱歷、地位、年齡、收入或權勢上的差距有多大。
當然,無論作者說的方法有多簡單,還是需要讀者去耐心實行的。你想要的驚喜會如期而至,但不是什么都沒做或者做了一點點,就會見到驚喜。
我們想要在大范圍內發揮積極正向的影響力,既需要愿景,也需要辛勤耕耘。但只有這些還不夠,它還需要十足的耐心。要讓人們接受你的觀點絕非易事,我們往往需要花費數周甚至數月才能讓人們接受一部分觀點。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學會認真傾聽對方,但不能放棄自己的立場。甚至為了長遠的利益,有時損失短期利益也要在所不惜。
那些擁有強大影響力的實例,無不向我們傳達了這樣的訊息:想要提高你的影響力就要與人合作,而不是試圖控制別人為你做事。
仔細想來,在這個世界上能成功對我們產生影響的人,往往不是那些竭力說服或發號施令的人,而是真正關愛我們的人。
我們會在若干年后,記起那個中學時告訴我們,讀了大學會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愉快戀愛的老師,卻痛恨那個給家長打電話投訴我們早戀、搞亂班級風氣的班主任。
事實上,我們不僅“鄙視”班主任詆毀青少年間存在真感情的做法,更不可能因其一通電話或被迫在教室前公開檢討一番就跟喜歡的人斷了聯系。
善于跟學生溝通的老師絕不會這么做,他會傾聽也會引導,在保護隱私和自尊心的前提下,讓陷于漩渦的學生自己走出來,并精神抖擻地再次上路。
聯結型影響策略要求我們在追求偉大成果的時候,要先下定決心真誠幫助每一個能幫我們實現夢想的人。毫無疑問,擁有好人緣的人更易影響他人。牢固的人際關系,會讓他人愿意聽我們說話,接受我們的觀點,而不是心存狐疑,甚至暗地搞破壞。
所以,堅持培養真摯美妙的人際關系,比發名片更易讓你被記住。書中提到的好多影響力高手都是通過幫助別人牽線搭橋,建立了自己的聲譽。想讓別人愿意聽取你的意見嗎?那就從盡可能地幫助別人做起吧。
最后再說說感恩與聯結型影響力的關系。懂得感恩本來是人性中很美好的一件事,但是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對他人的付出與幫助卻表現得過于理所當然或反應冷漠。這是一種很消極的做法,不僅不能激起被幫者的感激之情,也會打消助人者的積極性。
所以,每個人都要學會感恩。感恩不僅可以幫我們改善情緒,真心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還會向周圍的人散發出更強大、更積極的影響力,被影響的人又會將積極的影響傳給更多的人。如此一來,不是更大范圍、更長久地提高你的影響力了嗎?
關于提高個人影響力的理論方法,本書已經講得相當全面;而如何將理論化為實踐,則要完全靠讀者的選擇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