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大地倚在河畔
題記:你是如此鐘情于一杯咖啡。
一杯咖啡,連綴每日簡單重復的日常生活,而它本身,也是日常生活一個部分,一個片斷。無論白天黑夜,廳室一角的咖啡機都在靜候著你,只要你輕觸按鍵,它就會以一連串的動作瞬即讓滿室啡香彌漫。
就這樣喝一杯咖啡——
■ 大清早忽然發現咖啡豆用沒了,? 只剩不足制作一杯的那點。于是在抽屜里翻來覆去,找出尚未過期的半盒速溶咖啡 “舊街場”。有說是喝速溶咖啡屬不懂咖啡和沒有品味,但我豈能以他人說法左右自己飲什么及不飲什么,好歹是咖啡,于是沖制一杯。文思正枯竭,細品甜膩的速溶,筆端亦有感覺。
■ 從樓下快遞哥手中接過咖啡豆快件,? 匆匆返家開包,頓感絲絲香氣襲來。難得午后寬余,急忙開機制作。這是SOE意式豆 , 倒入適量, 一陣磨豆聲之后,那金黃中略帶褐色的液體便 “吱吱吱”的流入杯中。某咖啡工坊是我所關注的屈指可數的幾個網店之一,店中貨色多,但我迄今買的都是固定這種。 此刻啜飲一口,靈感頓生。
就這樣喝一杯咖啡——
■ 與家人帶著孫女在一超大型家俬商場的餐廳吃晚餐。品嘗意粉、香腸、雜蔬之余,忍不住跑去加一杯咖啡, 每杯5 元錢,需到自動機前自行磨制,憑杯子可無限次續杯。這樣的咖啡也能喝?對,這樣的咖啡也能喝。而且,味道好極了!我要了砂糖包及適量奶末,調勻后靜坐品飲,只是沒空去續杯。
■ 家附近有一較大型咖啡店 , 帶孫的日子時常路過卻難得進入。確實久未至而心向往之。這個傍晚,居然有機會且有興致,于是帶著疲憊之軀步行到店。一抹金色夕陽透過落地窗照著褐色沙發的一角,我坐在那,用手機完成了一篇短文的草稿,臨走時留下喝剩的小半杯。回途順便給家里帶上明天的早餐面包和一些水果。
就這樣喝一杯咖啡——
■ 某日看到一微信文章《咖啡對健康十大好處后悔現在才看到》,極具娛樂感。我喝咖啡只是喜歡而已,充其量是偶爾念掛一下古老的弗羅里安咖啡館 , 還有英人馬克曼·艾利斯所寫《咖啡館的文化史》等等,卻從沒感覺到咖啡對于健康有什么神奇。此刻想著,不經意又輕觸了制作鍵,這是一杯拿鐵。
……
在每日機械重復的日常生活中,不時或偶爾喝上一杯咖啡,多么美好。然而問題在于,是咖啡讓日常生活顯得美好,還是日常生活讓咖啡顯得美好呢?
這個問題似乎多余且可笑。這就好比問:是與友人美食聚會讓日常生活顯得美好,還是日常生活讓這美食聚會顯得美好?或,是一幅畫讓日常生活顯得美好,還是日常生活讓這幅畫顯得美好?
有人認為日常生活無聊、平庸、無意義,因而向往宏大的場景,那些熱鬧的戲劇性的場景。我可不這樣。在本質上,平淡的每日如是的日常生活對于我們、對于人生才是重要的,若你愿意深入發現,那也是最美好的。
誠如哲學家和社會學家列菲伏爾認為的那樣, 在社會常態下, 那些宏大的經濟、政治問題都應讓位于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是最重要的問題。只是你需要認識和遏止日常生活的異化。這些理論, 尤其日常生活經驗告訴我們 : 日常生活本身深有意義, 而且, 你可以賦予它更多的意義 ( “這些意義不在日常生活之上, 而在日常生活之中” ①) , 你還可以讓它成為藝術……
咖啡就是目的,日常生活就是目的。這不,馬上我又要制作一杯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寫于燈湖畔)
※ 注釋
① 見陳學明 吳松 遠東 編《讓日常生活成為藝術品—— 列菲伏爾、赫勒論日常生活》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