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讀書會,收獲頗多。畫畫的林教授并沒有給我們講如何畫畫,他給我們講的是如何讀書。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讀詩歌的時候不但要讀它的字面意思,更要去了解詩人所處的社會背景,真正的去弄清楚詩人到底在表達什么意思。
林教授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當林教授提起這首詩的時候,我很意外,我記得這好像是我中學的時候學過的,背出來根本不在話下。從小也因為這首詩讓我很向往蒙古大草原,每當讀這首詩的時候,我都會閉上眼睛想象藍天白云,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馬兒狂奔,牛羊遍地的景象。
當林教授問我們,你們知道這首詩歌真正描寫的是什么嗎?我又愣了,不就是美好的大草原嗎?不過謹慎的我并沒有開口。這首詩流傳很久,我了解的含義大家都知道,教授這個時候問,他肯定有別的意思。
林教授看到我們一個個面面相覷,誰也不敢說,自己繼續接著說了下去。聽了林教授的講座,我才知道我了解的跟人詩歌真正的意思可能相差十萬八千里了。
先來說說這首詩怎么來的吧!
北齊開國皇帝高歡帶著十萬兵馬去攻占鶴壁,據說當時鶴壁守軍只有一萬人,這一仗一打打了一年,什么水攻,火攻,挖地道,能想的辦法都想了,高歡的大軍愣是沒有把鶴壁拿下。高歡帶的那十萬兵馬折損了七萬多人。
萬般無奈高歡只好帶著剩下的人回朝。在他們回朝途中,又有人陰謀作亂,說高歡早已經中箭身亡了,高歡帶病強自設宴面會大臣。
在宴會中他們談及了此次戰役的失敗,為了緬懷死去的將士,重振軍心,他在席間命部將斛律金作詩一首,以示緬懷。《敕勒歌》是高歡為了合唱對方所作。
當教授說到這里的時候,我眼前的牛羊仿佛變成了累累白骨。那廣闊的草原下面可不光是牛羊,風吹草低顯現的還有他們那些將士的尸骨??!心情頓覺沉重。
曾經的廣闊,欣喜,明媚,瞬間被悲涼所代替。
讀詩我們需要放在史實中,去史料中去找尋它真正的含義和情感。對于孩子呢?面對一問題孩子,我們需要怎樣看待他呢?
一位媽媽跟我說他兒子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玩,玩不到十分鐘,就惱了,不跟人家玩了!她特別擔心自己的孩子有問題。我一問,孩子才三歲半。而且孩子在幼兒園表現還不錯,就是回家之后跟小孩玩的時候沒什么長性,愛發脾氣,幾乎全家都認為這是個問題。原本覺得自家孩子還不錯的她,也開始認為自己孩子有問題了。
還有一位爸爸,孩子上高中了,戀愛了,把那位爸爸給急的啊,恨不得棒殺了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對象!
親愛的親爸親媽們,你們著什么急呢?成長本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那有一帆風順的。
回憶我們自己的成長之路,誰沒有跟人鬧過別扭呢?誰沒有春心萌動的時候呢?誰沒有做過一些讓我們悔不當初的事情呢?可是您的生活如何?您變成了一個罪犯了嗎?還是您生活的很慘呢?
是什么情況導致了這種焦慮呢?
第一,我們自身存在的問題!孩子的問題就像是個顯示器,他幫我們把自己童年的創傷,痛苦從我們的潛意識中顯現了出來。所以我們比孩子更加焦慮。
第二,我們想要規避孩子成長中的挫折,我們期待一個完美的孩子。我們給自己和孩子的期待都超過了孩子原本的樣子。簡單的說我們愛的是別人家的孩子。
第三,我們是從一個點看孩子的成長,而不是從孩子的整個成長規律來看孩子的。我們只能短視的看到孩子的問題,而無法把這個問題放到廣闊的,孩子成長的整個過程中去,所以我們焦慮,我們擔心。
面對現狀我們怎么辦呢?
1、認識自己。把孩子引起我們情緒波動的任何一場情景都如實的記錄下來,然后搜尋自己的記憶,看看自己能否想到一些源自過去經驗的思想或行為。慢慢的我們就可以發現,孩子引起我們情緒波動的只是那么幾種固定的行為罷了,而那恰恰是需要我們改變的地方。
2、無條件的接納孩子。我們愛他,只因為他是他,而不是他考了多少分,他有多棒的人際關系或者多討人喜歡。不過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先接納自己,接納那也許并不完美和開心的自己。
3、請把孩子的問題,放倒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去看!那個時候我們會發現那小小的瑕疵,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小項目。和孩子一起面對那些項目,給他傳授一些自己的經驗也不錯的,但是請別強迫孩子和自己一樣,或者必須做的比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