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人曾經總結華與華做廣告語的創作規律,并請華板轉發他的課程,華板在轉發的時候搭配了一個無奈的表情。因為相對于廣告語的創作本身,在創作廣告語之前的策略思考更為重要。
在本文中,華板本尊神奇的總結了華與華歷史上的廣告語的創作規律,建議多次熟讀,勤加鍛煉,內化成自己的思考邏輯和判斷標準。
本文中,華板還提到了一個模仿不是問題,根據社會學理論《模仿率》,一切社會行為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模仿,關鍵在于兩條,一是你所說的是不是你的本質,是你確實做到的;二是能組織起圍繞這一口號的整個經營活動和傳播系統,那才是功力所在。有很多朋友在學習華與華,華板給我們提了兩條標準,1是知行合一,不騙人,2是通過口號解決企業的商業問題,一桿子打透。
鯤鵬領讀華與華方法經典書籍第796期
之華杉、華楠《品牌五年計劃》33
3.2 質量標準
華與華在過去20年最好的口號是哪一條?我認為是“愛干凈,住漢庭”,華楠認為應該是“田七”。
在華與華的案例史里,我們通常把田七寫成“拍照喊田七”。這口號首發是在2003年華與華為田七拍攝的電視廣告,發動全國人民在合影拍照時不喊“茄子”喊“田七”,甚至風行一時。
我認為理想的口號,應該有以下9條標準。
(1)包含行動,并能促使行動。
這是首要的,目的哲學,消費者的行動反射是我們的最終目的,那就直接要求行動,比如“愛干凈,住漢庭”。所以,盡量使用祈使句。有的人搞“定位”,而定位的描述往往是一個名詞,然后他們就直接拿這個名詞詞組去做口號,這就錯了,因為名詞促使行動的效果很差。比如王老吉,也沒有用“預防上火的飲料”做口號,而是用“怕上火,喝王老吉”。這是典型的祈使句,直接促使行動。也可以說,它并不存在,也不需要一個“預防上火的飲料”的“定位”,它也并不是“預防上火的飲料”,它就是“怕上火,喝王老吉”,其他都是事后多余的解讀。
(2)包含品牌名。
包含品牌名,才能獨立發揮作用。比如“愛干凈,住漢庭”,這一標語自己就能解決全部問題。華楠說“田七”最好,因為把自己名字喊出來,就結束戰斗了。華與華還有一句著名的口號“我愛北京天安門正南50公里,固安工業園區”,因為口號里不包含“固安”,這是美中不足,但是因為前半句太美,我們也就接受了。
(3)陳述事實,且事實有感染力。
比如“一個北京城,四個孔雀城”,雖然不是祈使句,沒有直接促使行動,但是,一個、四個,北京城、孔雀城的修辭手法,創造了很好的鼓動效果。“曬足180天,廚邦醬油美味鮮”,同樣是一句陳述句。
(4)押韻。
押韻很重要,因為押韻能創造愉悅感。華楠認為語感有時比內容重要,就是因為語感就是閱讀快感,就是愉悅感,愉悅就會放下心理防線。“愛干凈,住漢庭”,贏在押韻;如果是“愛干凈,住如家”,就損失了90%的戰力。
(5)愉悅感。
押韻是獲得愉悅感的最主要手段,但獲得愉悅感還有很多方法,贊美消費者是其中之一,比如“胃痛?光榮!肯定是忙工作忙出來的!美羅牌胃痛寧片。”這是讓人愉悅的。“敢標真年份,內行喝潭酒!”也讓人愉悅。
(6)下斷言。
口號必須斬釘截鐵,擲地有聲,不容置疑,那就是下斷言。“云南咖啡好,認準四只貓!”前一句不容置疑,并成為后一句的證據,同樣不容置疑。“要想身體好,多往道真跑!”既愉悅,也不容置疑。“沒有好蛋黃,軒媽不開工!”一錘定音,這不僅是斷言體,更是“誓言體”,力度更大。
(7)盡量簡短,3×2為最佳。
“愛干凈,住漢庭”,再好不過。“好燕麥,吃西麥”“老百姓,開雷丁”,也是3×2的祈使句。“新東方,老師好”“好面包,味多美”,3×2,是下斷言。
4×2也不錯,如“家有寶貝,就吃西貝”“我愛傣妹,傣妹愛我”“我穿我的,KK少年”“做足100,益佰制藥”“愛就是好,愛好文具”“筷手做菜,快過外賣”“藍瓶時代,選擇三精”。
5×2也可以,如“吃面找五爺,拌面是一絕”,以及西貝莜面村的“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這些都是5×2的祈使句,但是口號里沒有包含品牌名,這是美中不足。
6×2不常見,但我們也有,如“告別傳統養車,天貓智慧養車”。
7×2就有點長了,“曬足180天,廚邦醬油美味鮮!”雖然也很成功,但是人們只是記住前半句,而且記住了廚邦醬油,后面“美味鮮”幾個字能記住的人就不多了。不過這也沒關系,只要他能記住關鍵信息,都是成功。“婦科炎癥別擔心,金雞膠囊照顧您”,這是我很滿意的一句7×2口號,特別是我還寫了一首《別擔心》的歌,特別有女性藥品的慰療風格,可惜企業本身做得不是很大,知名度不高。
除了7×2,還有3×2+7,和7×2語感相當,也不錯。比如“壓力小,睡得好,夢百合0壓床墊”“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華與華作品中還有一個特例,“七貓免費小說,免費看書100年”,因為品牌名就是6個字,類似7×2的效果。7×2是極限,再長就不行了。
(8)注意運用一些特殊的句式或字詞。
比如“認準”“就”“新一代”之類,永遠都好用。“專業老人鞋,認準足力健”“認準這匹馬,好茶喝八馬”“感冒發燒咽喉炎,認準三精雙黃連”“我現在就要絕味鴨脖”。
“掌握”也是好詞,如格力“掌握核心科技”,感覺非常好,于是我模仿了兩次,一次是“洽洽堅果,掌握關鍵保鮮技術”,一次是“掌握好食材,原味福建菜,莆田餐廳”。模仿不是問題,根據社會學理論《模仿率》,一切社會行為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模仿,關鍵在于兩條,一是你所說的是不是你的本質,是你確實做到的;二是能組織起圍繞這一口號的整個經營活動和傳播系統,那才是功力所在。
(9)能被別人樂意引用。
被引用,才能有播傳。這就跟會議發言一樣,在一個會議中,如果你的發言,能夠被之后發言的人不斷引用,這就形成播傳了。我更愿意用江南春的三句話來說明這一點,我稱之為“江南春三問”:顧客認不認?員工用不用?對手恨不恨?如果顧客不認,那是你策略不對;如果員工不用,是你的話對銷售沒用,或者不說人話,他說不出口;前兩條對了,對手基本就恨了,好話被你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