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平時工作比較瑣碎,加上娃她爸又外出工作了一陣子。所以家里家外的事情,大事小事瑣事都需要我一個人來面對
我是一個情緒管控比較弱的人,其實這一點還真是在有了孩子以后才深刻認知到的,而且隨著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相互的撞擊事件越來越多,我更加清楚的意識到,我需要重視起來這個關于自己對自己情緒認知的問題。
某天下班回家,下班前自己就在想,今天終于可以早點下班回家,我可以抽出時間好好陪陪孩子了,正好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關注過她學習的事情了。今天一定抽查一下她的作業,也好掌握一下她的學習情況。
她們現在每天的家庭作業都是在學校就做了,回家以后大致就是需要看一些課外閱讀以及預習了。
我主要還是想探探她的數學成績如何?所以問她拿出數學練習冊來,開始看她作業完成的情況。
最后發現好幾個能力提升題都完成不了,還是獨立思考能力不行,也沒有挑戰難題的態度,我開始有情緒了。我知道我的指責即將開始了,但我壓制了自己此刻的情緒,我讓她試著重新做一遍
當她開始拿起練習冊就開始做的時候,我看到一個讓我重復提醒了很多次依然沒有改變的壞習慣,就是不拿草稿本!
不拿草稿本,我的情緒在這個時候被點燃了……開始喋喋不休“為什么不準備草稿本,你做數學作業最基本的意識就是要準備草稿本你難道全部口算嗎?從一年級就開始教你的,老師也說,爸媽也說,為什么就記不住?是沒長腦子么?還是不想好好做,敷衍了事嗎?這樣的學習態度你怎么能學好”?
那么來看一下當下那個狀態和結果
所以當情緒的閥門一打開,被壞情緒控制大腦的時候會說出很多指責性質的話。孩子不敢頂撞,只能戰戰兢兢低頭思緒混亂的做題,她甚至隨時可能都在提防挨揍。這樣的心理狀態下,她能專注的做題嗎?很難。
我原本想好好陪孩子的初衷呢?也被弄丟了。
其實這個時候來反觀自己內心,我生氣的點是什么呢?
1 我的話孩子當耳邊風了,我的心力和權威受到挑戰了
2 因此判定孩子的學習態度不端正,會導致成績下滑,對未來一個不好的定義
3 把這個點放大化,對未知的焦慮
為什么我重復說了那么多次她還是這樣呢?還是不能有一個主動積極一點的學習態度呢?這明明是她自己的事情為什么她自己沒有這個意識呢?
那我的問題又在哪里呢?我有讓她明白做數學題隨時應該準備草稿本的意義了么?她自己有獨立真實的感受到了么?
我的情緒和嘮叨是不是干擾到她了呢?
孩子要找到屬于自己的方法,總是需要時間需要試錯的過程。但是因為情緒,媽媽無法給孩子這樣的成長空間,只要她稍有磨蹭稍有做錯,媽媽的火一點就著,這樣強烈的情緒來自于媽媽小時候對批評的恐懼,而孩子成了媽媽與童年傷痕的替罪羊。
那么我們看到自己的情緒就很重要,要在這個點上保持覺知,懂得與情緒的相處
父母的情緒平和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要做到這一點不是靠壓抑而是靠懂得情緒的真正來源懂得與情緒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