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研究機構如券商、信托等都展開了公募/私募業績評價,最終的評價結果用星號表示,星號越高基金的綜合評價就越高。不過,普通投資者通常很少參考這些指標,原因是既不懂這些評級具體代表什么,一些評級很高的基金業績看上去又不是那么好。
如何才能有效利用研究機構們做出的評級呢?這就需要投資者系統的了解基金評價機制以及其局限。
基金評價起源于美國。國際上最知名的第三方基金評價機構要數晨星(Morningstar),中國目前主流的基金評價機構有銀河證券、海通證券、民生證券、上海證券等。
基金評價,雖然每個機構的評判標準都略有差異,但總的來說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業績評估。
業績評估以基金的絕對/相對回報、風險水平、以及各種衡量風險收益比的指標構成。其中業績回報包括一定時間內的絕對回報,以及較之業績比較基準的相對回報數據。當然,回報率越高,得分越高。
風險水平主要由波動率來衡量。波動率即是統計學中的標準差。也就是說,在取得同樣回報率的過程中,基金凈值波動率越低,其性價比是越高的,即得分越高。
然后是風險收益比,用于衡量該基金在獲取一單位收益時所承擔的風險,或承擔每一單位風險所能獲取的回報。衡量該項性能最著名的的指標就是夏普比率(Sharpe Ratio),用于衡量每單位風險所獲得的超額回報,當然該指標也是越高越好。圍繞風險收益比還有其他一系列統計指標,如索提諾比率等。
對于普通投資者,這些名詞實在太專業,也沒有必要全都弄清楚。不過至少應當了解回報率、波動率、夏普比率這三項,這樣就能判斷一只基金的整體情況(回報、波動率、性價比),剔除掉不符合自己要求的基金。
第二部分,業績歸因。
在衡量了基金業績后,下一步要做的是業績歸因。一只基金業績的好壞,除了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外,還與運氣、時機有很大關系。雖然運氣也很重要,但相信沒有哪個投資者愿意把錢交給一個靠運氣致勝的投資經理。
業績歸因通過基金交易底倉數據進行事后分析,也由三部分構成:資產配置貢獻——由資產配置帶來的超額收益、選擇貢獻——由個股帶來的超額收益、交互作用——由資產配置與個股交互所帶來的貢獻。
由于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所投資品種僅限于股票/債券,因此資產配置貢獻可以忽略,因此僅考察基金的倉位控制能力、行業配置能力及量價操作能力。其中,倉位控制與行業配置反映的是投資策略有效性,量價操作能力反映的是交易能力。
通過對業績歸因的持續跟蹤,可以考察一只基金的長期回報主要由哪些因素構成。通過將這些因素與基金經理所宣稱的投資理念、獨特優勢進行對比,即可以判斷基金業績究竟是實力的結果,還是運氣成分居多。運氣占比較高的,得分自然偏低。
第三部分,定性分析。
如果將上述的定量分析看做事后評價和事中監控,那么對基金經理及其團隊的定性分析可以看成是事前判斷。投資最終是投人,基金公司與許許多多其他行業的公司一樣,也需要具備良好的公司治理、企業文化、激勵淘汰制度等,以保證團隊的穩定性及團隊間的良好協作。
綜合以上各方面因素,就可得到一只基金的評級。除此以外,由于每個基金經理都會形成自己的風格,研究機構還根據其操作偏好設置了風格箱,描述這只基金偏好集中/分散持股,偏好藍籌/價值/成長股。風格箱的作用一方面形象的描繪了基金的“面貌”,另一方面如果基金出現風格漂移,可以及時提示投資者注意相關風險。
當然,過往業績并不是未來業績的保證,但至少幫助投資者排除一些不靠譜的基金產品,降低選擇成本。如果時間精力允許的話,可以去弄清楚不同基金得分差異的原因,關注自己所感興趣的基金經理的觀點、言論,大致了解其投資風格是否符合自己的偏好。
另外,基金投資里還有一個“經驗法則”,就是上一年度收益靠前的基金,往往下一年度表現不好;上一年度收益表現較差的基金,往往下一年度非??壳啊]有原因,這似乎是所謂“成功者的魔咒”,有興趣的投資者不妨觀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