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2025年4月4日10點35分,現在的我在宏康麗城的半山坡上,我的身后是郁郁蔥蔥的山林,而身前是高高的一眼望不到頭的建筑。
昨天晚上老郭提議清明時節去踏青,聽了他的提議后,我的心里便開始長草,先到百度搜索了一下清明時節到底有哪些習俗,清明的習俗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踏青。
于是踏青的念頭從心底升起,只等著明天快快到來。
今天去晨練,發現晨練隊伍少了不少人,這些人都去上墳了,上墳用書面語來說就是掃墓祭祖,掃墓祭祖也是清明節的一項習俗,只不過這活動里有了哀思和傷痛。
甩臂走圈的人們邊運動邊嘮著閑嗑,不少人聊起今天去踏青的打算,大家的閑聊更激起了我的興趣,今天我一定要去踏青。
在甩臂走圈的過程中,我想好了約上小八的爸爸媽媽,我們一起出去踏青。
在回來的路上,我一邊慢跑,一邊留意他倆的行蹤,以往在回去的路上,總會碰到他們,今天因為心中有了想法,便特別期待與他們相遇。
但一直跑到家,也沒有看到他們,也許他倆剛從老家回來,還沒有休整過來,今天沒有晨練。
不急不急,吃完飯約他們也來得及。
回到家里,趕緊準備早餐。因為今天休息,早晨的時間很寬裕,便決定做一頓手搟面,從和面、搟面、煮面一直到吃面,全程不到一個小時。
自己下的手搟面就是好吃,我和老郭吃得美美噠噠,不含任何膠和其他添加劑的面條,就是好吃。
吃完面,我便攛掇老郭聯系小八的爸爸。老郭正在忙于研究彩票,那聚精會神的樣子,好像在做一件大事情,容不得半點分心。
等不及的我索性直接在歡樂四人群里發消息:“哥哥姐姐們,今天咱們踏青去啊!”
回信很快送達,小八媽媽昨天晚上沒睡好,今天不想出去,他倆去不了四個人的踏青就變成了兩個人的出游。
兩個人也無妨,只要想去,一個人踏青又如何?
在收拾妥當后,我和老郭出發了。外面天空晴朗,春日暖陽毫不吝嗇它的光芒,把的愛暖暖的披在我們的身上,外面風有些大,正是春寒料峭時節,有店風在所難免。
由于踏青的興致很高,所以這點風也算不了什么。
我倆興致勃勃往宏康麗城方向走去,因為期待,所以滿心歡喜
今天清明小長假的第一天,路上的人很多,有步履匆匆的,有慢慢散步的,向著不同的方向走去。
每個人有著不同的目標,所以就會有不同的方向,我們的目的地是弘康麗城公園。
經過三道溝的時候,我往部隊家屬院望了幾眼,在這里我們曾經度過了五年的時光,這里留下了太多的回憶。現在看這個家屬院,樓還是原來的樓,并沒有太大變化,只是這里已經物是人非了。
很快我們走到了宏康麗城小區,從這個小區向上走,就可以達到我們踏青的目的地——宏康麗城小區公園。
那里有兩個大湖,順著最大湖往上走,走到盡頭,便有一條棧道,從那沿著臺階一直往上走,可以達到二道溝山頂上。
宏康麗城小區有個特點,是沿著山一直往上建的,所以去的路上一直是上坡路。
從小區門口一直到大湖,大約需要走十分鐘,走起來有些費勁兒,畢竟都是上坡路。
好在小區門口有便民車,已經有一群人拎著大包小包排隊等在哪里,我想坐這個便民車,老郭想走上去,正在遲疑間,一個熱情的中年婦女招呼,“車馬上就來了,坐一下吧!”
她的話音剛落,便民車真的開過來了,我們欣欣然上了車,13個座位擠了14個人,坐在車里,我們感到山風的凜冽,春寒料峭時節,這里的風有些涼。
下了車,沿著臺階走上去就到了小游樂場,這個地方有不少兒童玩具,小滑梯、海洋球、兒童車,吸引著三四歲的孩子來玩,那里果然有一些家長早早的帶著孩子來了,這些家長里有的是爺爺奶奶,有的是爸爸媽媽,也有的是老少三代,無論是誰陪伴,眾星捧月的,一定是小孩子。
我們在這里并沒有停留,而是繼續向上走,來到了第一個人工湖,湖里的冰還沒有化,只有路邊亭臺樓榭下的冰面已經融化,一小塊地方可以看到流動的水。我們走過去,憑欄俯瞰,水里并沒有魚。
心中不免好奇,這里的兩個湖以魚多著稱,而且很多人來這里游玩或踏青都是帶著魚食來的,目的就是想喂這里的小魚。看來今天有些人真的要遺憾而歸了。
我和老郭繼續前行,前往宏康麗城公園最大的湖,最大湖距離這小湖還得需要走上五六分鐘的時間,不知道到大湖會不會看見魚。
到了大湖,遠遠地便看到湖中亭里有不少人,他們都趴在欄桿上向下看,估計應該是在看魚吧!
等走近一點,看見湖中亭附近冰雪已經融化,一派“半湖春水半湖冰”的神奇景象。
湖水泛著光,上面有紅紅點點的東西,我趕緊招呼老郭:“看那點點紅色,可能是魚!
我倆加快了腳步,海追上了一伙人,三個大人,一個小孩子,小孩子手里拎了一個口袋,口袋里竟然是兩個大饅頭,他們一定是帶著孩子來喂魚的。
那個小男孩看上去只有三歲光景,他拎著兩個大饅頭,一路小跑,也許他比誰都想見到湖里的魚兒。
我和老郭也加快了腳步,很快超過了他們。匆匆上橋,三步并作兩步來到湖中亭,來到那群人中間。
眼前的景象亮瞎了我們的雙眼,湖里有幾千尾魚,黑色的,紅色的,黃色的,白色的,五顏六色,大大小小,胖胖瘦瘦,形態各異,它們擠在一起,奔向從欄桿上投下的食物,這些魚早已習慣了投喂,一點都不怕人,有食物的地方,便是他們拼命爭搶的道場。
一開始我們以為這里沒有大魚,只有公園工作人員投放的小魚苗,但當食物投下去的時候,那些藏在小魚身下的大魚便露了身形,哇,最大的能有八九斤,他們有絕對的競爭力,一旦他們一露頭,那食物別的魚都搶不到,輕輕一張口,食物便落到他們的口中,其它小魚只能望食興嘆,在這個水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大湖的魚為了爭搶食物而你爭我奪,互相碾壓,全然沒有了平時的悠閑自在,而喂魚的孩子們和觀賞的大人們似乎更喜歡這種場面,看著遠處那些根本搶不著食物的小魚,我的心中未免生出同情來,可是自然法則就是這個樣子。
我和老郭轉身離開,去往最后的目的地——棧道,這些棧道臺階全是用木頭塊塊拼成的,與高聳入云的松樹遙相護,彎彎曲曲,一直延伸到山頂。
去年有一段時間,我們四個人總會選擇在周末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走一次棧道,體味拾級而上、慢慢登頂的感覺。
今天有心走一次棧道,但棧道路途遙遠,加上晨練已經走了近一萬步,倘若再走上棧道,往返估計得破兩萬步,都是五六十歲的人了,腿肯定吃不消,我們可不敢造次。
我象征性走了十幾級臺階,而老郭竟然一個臺階都沒走,直接坐在長廊邊的椅子上抽煙。
等下一次再來的時候,一定要登一次棧道,體驗一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快意。
在回來的路上,我特意上百度查了一下“踏青”這個詞,看了之后,頓覺得我們這次踏青實在意義非凡。
“踏青是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游玩的活動,也稱為“踏春”或“春游”。這一習俗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核心是人們在春季走出家門,親近自然,欣賞春色,感受春天的生機與活力。
而清明節是踏青的高峰期。此時春光明媚,草木吐綠,人們會到郊外游玩,感受春天的氣息。
在現代社會,踏青不僅是一種傳統習俗,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它鼓勵人們走出城市,親近自然,緩解壓力,增進身心健康。同時,踏青也體現了人們對自然環境的尊重與保護意識。”
這次踏青對于我來說,是把三月所有的不快拋掉,在青青的草色中,在與大自然的零距離接觸中,開啟新的一個月,春天已經到來了,還有什么好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