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恩施,是早上五點多,下著毛毛雨。坐了整晚的大巴,整個人暈暈乎乎的。在輔導員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找到了自己的宿舍,待收拾妥當,就約上新同學出門溜達了。勞累難掩內心的興奮勁兒,見到什么都是新奇的、可愛的。
01
最忘不了的是豆皮、土家掉渣燒餅和炸小土豆。它成了我憶起恩施標志。睹物思城,憶城想物,幾年的感情和久別后的惦念,讓我總是想起擁入她懷抱時的感覺。
豆皮是當地的一種小吃,是用大米、玉米等食材根據一定比例制成的。吃起來勁道,易嚼,滑溜溜,吃完一碗恨不得再來一碗。
當地人最喜歡用臘肉、腸子、肉末等做配料,然后制成口味麻辣的紅油湯汁,來一碗保證你頭上冒汗,全身熱騰騰,各個毛孔都張開。如果在昏昏郁郁的早上下一碗,立馬倍兒清醒,渾身來勁,激情飽滿投入工作。
記得當時我們幾個穿過一個木制的吊橋,來到一條民家小巷。一家家鋪子走過去,各種香味縈繞,早起忙碌穿梭的人們和此起彼伏的叫賣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
最吸引我的就是柴火土爐上煮出的豆皮了,白白長長的,很誘人。大叔一邊招呼我們坐下,一邊手腳麻利煮豆皮,然后配以佐料。端上桌,整碗的顏色搭配早已刺激了我的眼球,恨不得一口吞下。
來一口,天哪,太麻了,麻到舌頭發抖嘴唇打顫,我身邊的同學一股勁伸舌頭叫喚。當地人見我們這般,建議配上一個土家掉渣燒餅,可以減輕刺激。我們點點頭。
大叔招呼對面的做餅師傅,快來幾個燒餅。師傅不等前面的顧客催,就給我們先遞過來了?!肮媚飩兪强腿?,第一次來咱們這里,先給他們吃”師傅解釋道。
橢圓形的燒餅,冒著熱氣,裹著牛皮紙袋,星星點點的油滲出來,手拿著,刺心的燙直穿皮膚,只好倆手來回換著拿。同學笑話我太心急。
咬一口,咸、鮮、脆、辣味道調配適中,加上烤芝麻的酥香、肥瘦剛好的肉末,和發酵過后的面餅配在一起,太贊了。吃到這么美的食物,心里特別滿足,長途跋涉以來的困頓早已拋到九霄云外。
邊聊邊吃,偶爾望向遠處,尖挺而峻拔的山仿佛要壓向你,直逼眼簾。山上霧蒙蒙一大片,若仙境一般。山腰上零零星星的民居隱藏在樹林之后,偶爾有背著背簍行走的人。如此美好的畫面,真想就此作幅畫定格住。呼吸一口,沁人心脾,濕潤里帶著清香,伴著豆皮的味道,這真是早上最唯美的一幕了。
豆皮配燒餅不一會兒就下肚了,我們滿足地摸摸肚皮和大叔告別。
來到巷子當中,一個個乒乓球大小的土豆吸引大家駐足。我們都來自北方,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小巧的土豆。只見師傅先在一口很大的鍋里將土豆炸到半熟,然后放到澆有菜油的鐵板上翻滾,土豆們像一個個小精靈跳著歡樂的舞蹈。
炸熟的土豆被師傅一個個盛到小碗里,灑上芝麻、辣椒和小蔥,再配一點土家酸菜,最后插兩支牙簽。“好了,可以吃了!”我們扎一個起來,吹吹,慢慢咬一口,生怕破壞了這樣的藝術品似的。酥脆的表皮裹著綿軟的芯,和著油香、芝麻和小蔥的香味,再就一口酸菜,無與倫比的美味!大家都贊不絕口,只想這么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品位。
比起吃干鍋、烤魚,我更愿意約三五好友,行走在這座充滿城市記憶的小街小巷,去品嘗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吃,或聊天或打鬧,都是一種享受。
02
憶起這座城,不由得會想到一些人,當年他們帶給我的溫暖時不時感動著像我這樣的異地求學者。
邱老師,是我們的第二位輔導員老師。他有著消瘦的身軀,戴一副眼鏡,不太標準的普通話。比起別的老師,他不夠自信。聽說,他是大專畢業后在鄉鎮教書,邊上班邊自考,最后拿到了大學文憑,爾后又經層層選拔進高校當了輔導員。其中付出的努力只有他自己明白,比起那些科班畢業、家庭優越走關系進高校的輔導員,他沒有一點優勢。所以,任何時候他都是謙卑的、認真的、專注的。
班里的學生有想法、愛玩,有些比較任性、叛逆,邱老師任何時候都很包容和善,經常還找大家談心。我們也經常和他開玩笑。
在我的記憶里,他僅紅過一次臉。那天晚自習,他陰著臉,在教室里吼:“你們牛,你們是天南海北來的學生,見過世面。我們都是當地窮孩子出身,最遠去過野三關(當地地界,跨過就是宜昌),沒你們見識廣??蛇@些能作為你們不努力的借口嗎?人不可以這么任性,以后走上社會你們會明白的……”班里鴉雀無聲。第二日,邱老師依舊還是那么和善。
畢業聚餐,邱老師動情地和我們聊天,和男生們拼酒,喝到臉頰通紅,搖搖晃晃,像個小年輕一樣嗨勁十足,眼里分明寫滿留戀。后來,我們就各奔東西,尋找自我理想了。一晃九年,再也沒有見過他,不知道他現在可否安好?
王師傅是我們學院的一位看門大叔。當年他50歲左右,樸實勤快,做事認真不含糊,見誰都是一副笑瞇瞇的模樣,找他幫忙從不拒絕。如此,他有很好的名聲,領導信任學生喜歡,他自己也很滿足,時不時哼著小調。
在他的休息室有一臺電視,晚上沒課的時候,我和室友會去他那里看電視,他會給我們講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偶爾還會和他練練當地方言。如果我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問題,也會尋求他指點,他會告訴我們去找哪個老師解決??梢哉f,在我們眼里,他就是一位萬能大叔。
有時候,我會構想王大叔如今的模樣。學生走了一批又一批,他還會想起我們嗎?還會叫出我們的名字嗎?我相信,他會的。
學生時代,晚餐幾乎都會去校門口小推車上購買。有一對夫妻以賣炒飯為生,因做得好吃分量足生意一直不錯。在等待的過程中喜歡和他們聊天,他們知道我喜歡吃豆皮和土家酸菜,幫我不定期代買一些。我心里特別感激。
還有地下室的修表師傅、超市門口改衣服的阿姨……
他們的真心讓我的學子生涯變得很豐富,也充滿溫情幸福。
一別九年,我從無知無畏的學生變成有閱歷有認識的孩子媽。記得那時會對這座城市有誤解會不在乎,隨著時間推移,積淀下來的都是美好。那段生命中的經歷會像圖片一樣定格,歷久彌新。
相隔越久越牽掛,會的,我一定會再一次擁入你的懷抱,感受你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