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篇電影是黑白配色,開片世界的色彩在一家人的禱告中,由一根蠟燭帶色彩的火苗熄滅而逝去了。
之后世界里唯一的色彩就是辛德勒看到的那個穿紅色衣服的小女孩。
有網友評論說,那個出現在灰色世界里小姑娘是辛德勒的良心。
奧斯卡 辛德勒一個德國商人,看重了戰爭中的商機,本來只是想利用一商業頭腦,發一筆大財,賺一筆一輩子也花不完的錢,僅此而已。他說:“所有的人都會記得,一個提一個皮箱來到這里一無所有的人,當他離開,提著兩箱滿滿的錢離去”,賺夠了一輩子都用不完的錢 ,所有的人都會記住他。
辛德勒用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強大的社交與德國軍隊合作,盤下倒閉的工廠,改造機器,趁著戰爭,生產軍用品,提供給軍人,趁機大撈一筆。他這樣評價自己的得力助手 —史登:人的一生需要三個貴人,一個好的醫生,一個寬容的牧師,一個精明的會計師。
他讓他精明的會計,無條件信任的幫他管錢,聚結工人。他和史登這樣談到:“我只擅長公關,我不會工作,只做表面功夫,我會把我們的工廠搞得名聲大燥”。正如他所說的那樣給德國軍隊在猶太人的地下交易商場找到了上好的美酒,招待他們的是新鮮的經過篩選大大個的水果。一番運籌后,他們工廠所出的物品都喜得軍隊贊美。
他的工廠是猶太人們的避難所,最開始是會計史登在嘗試施救計劃,牧師、教師、秘書,甚至被消減了勞動價值的一個獨臂的老人。
辛德勒并不清楚,他要求史登招猶太工人僅僅是因為對方工資低。當這個獨臂工人一直在辦公室外等待辛德勒,感謝救了他一條命,聲稱辛德勒是一個好人,會盡心盡力工作來報答他。在一次鏟雪事件中被德國人暴斃在雪地前一刻他還驕傲的辯護“我是辛德勒的重要技工”。
辛德勒知道史登的用意,他找德國軍官辯論,不明不白的殺害了一個工人,對工廠是一種損失,因為失去了一個工程中最重要的紐扣。盡管后來工人工作卡忘帶,被抓,上班的工人莫名其妙拉去槍斃。他咬牙切齒到,從失去每一個工人開始,又要重新培養一批工人,是一個大損失。殘忍的德國納粹并未將猶太人當做物件,要辛德勒去經濟部申請損失陪嘗,說如果猶太人在經濟地位有一席之地,這思想是叛國思想。
不管怎么說,這就是他們的命運了,猶太人在納粹德國人的眼里就是一種奴性的存在,恨不得屠之而后快,后來也達到了種族清洗的目的,這一次大浩劫中逝去了50多萬猶太人。
辛德勒做為一個精明的商人保留著自己的良知,做了一份份外的事,亦做了一份圣人的事,他是猶太區的救世主,用猶太工人們幫他賺的錢,救出去了自己的工人,給他們提供了一個避難所。有一臉稚氣的小孩,有兩鬢微孀的老人,有相依為命的子女,他像上帝一樣給了他們一個迎接光明的新的生命。
猶太人是聰明的存在,也許是嫉妒他們,從小的培養讓他們天生就是經商的好料,商人唯一的好處就是富有,他們接受著高等教育,女孩兒們優雅高貴,男孩兒們紳士大度,但是文敵不過武,外來的暴力侵犯,讓他們在劫難逃,納粹對猶太的憎恨已經深之入骨,德國兩周內就擊敗了波蘭軍隊。
長久的站爭也需要強大的經濟支撐,他們屠殺猶太人,扣押他們的行李,搜刮財產,成山成堆的金銀呂器,一麻袋一麻袋的襄鉆襄金的牙齒。
逃難的人與納粹斗志斗勇,生死好像就是一場運氣。頑命抵抗也難逃生死,服從與祈禱是他們活得久一點最好的辦法。
這部電影根據真實的人物改編,辛德勒的名單,個個都是真實的活下去的人,被救出來的人后代都在世,有些小孩早已成為雙鬢老人,但辛德勒這個人,他的形象,永遠存在了人們心中,千古留芳,千古絕唱。壓抑的電影黑白的效果,真實的還原了歷史。
那個穿紅色衣服的小女孩給這個世界的黑暗和無助重重的渲染了一把,也把名為奸商的辛德勒內心感染,感動了。一個無助單純的小姑娘,最后屬于他的鏡頭,變成了“萬人坑”里的遺體。惋惜,痛心,這含苞待放的生命,無數鮮活的生命這么脆弱,就這樣任人無情的宰割。
一邊是戰爭,一邊是受害者,商人站在中間,也是第三者,最清晰的永遠是第三者。辛德勒伸出援手,但是最無能為力的也是第三者。
電影長達三個小時,那天空白茫茫一片片灰塵從焚燒爐高高的煙囪像鵝毛大雪一樣落下,這是讓我心頭壓抑好久的地方,遺體如麻的萬人坑真的是再真實不過了。
這部電影講述著一段殘酷的歷史,看這部電影前可以大概了解一下這段歷史背景。看不明白這部的電影可以先看《鋼琴師》,也是關于猶太人的生死存亡。
“沒有比這更讓人滿意的了”。這是侵虐者說的話。
——“沒有比這更糟糕了,”
——“還有,比這更糟糕了”。這是被趕出家門去隔離區暫住的猶太人的對話。一個時期不同的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邪與惡終不能勝正,腐敗和無能與殘暴只是一時,上帝看到了人們的疾苦,心有正義光明的人大有人在。
辛德勒就是其中一個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