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八
(接上文)
給事中徐正密請皇帝召見。
朱祁鈺在便殿接見徐正,徐正請朱祁鈺屏退左右人等之后,上言道:
“當下,有臣民希望太上皇帝復位的,還有希望廢太子沂王承繼大統的,陛下不能不為此考慮啊!依臣之見,應當讓沂王出離京師,往沂州就居;應當加高南宮的城墻數尺,砍伐掉城邊的高樹,宮門的大鎖也要灌鐵,以防備非常的變故。”
朱祁鈺聽言,大怒。
徐正被貶謫,前往鐵嶺衛戍邊。
隨后,御史高平也上言,說是城南(南宮所在地)樹木太多,難免有叵測之事。
于是,朝廷下令,城南高樹,全部進行砍伐。
其時,正直盛暑天氣,太上皇帝朱祁鎮在南宮,他會倚著樹蔭憩息。
等到樹木被砍伐之后,朱祁鎮知道其間的原因,心中極為恐懼。
待朱祁鎮復辟,徐正、高平全都被誅殺。
當日,南京大理少卿廖莊上言:
“陛下應當篤厚親親的情誼,時時往南宮朝見太上皇帝。太上皇帝的諸位皇子,也是陛下的侄子,陛下應當讓他們親近儒臣,等待皇嗣的降生,也讓天下人明白皇上以天下為公的深心。”
疏上之后,沒有結果。
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農歷八月,刑杖大理寺少卿廖莊、禮部郎中章綸、御史鐘同。
鐘同當時就被打死在杖下。
章綸仍舊被關押在詔獄之中。
廖莊被貶謫為定羌(今甘肅臨夏廣河)驛丞。
之前,廖莊的上疏觸忤了朱祁鈺,這個時候,他赴京朝見,朱祁鈺想起前事,命令對其施行杖刑,因章綸、鐘同所論,與廖莊相合,故三人同被杖責。
易儲的紛爭,主要所及,大體如此。
下面,再說說廢后事。
被朱祁鈺廢掉的這位皇后,就是孝淵景皇后(公元1427年~公元1506年)汪氏,亦稱“汪廢后”,明代宗第一任皇后。明武宗(朱厚照)時尊謚“貞惠安和景皇后”,與朱祁鈺合葬景泰陵。南明弘光帝即位,改上謚號“孝淵肅懿貞惠安和輔天恭圣景皇后”。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一《后妃·景帝廢后汪氏》可參見。
汪氏,順天(今北京地區)人。
明英宗正統十年(公元1445年),汪氏被冊封為郕王朱祁鈺妃。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冬,郕王即皇帝位,汪氏被冊封為為皇后。
汪皇后賢良有德,她念及其時京師諸多死于戰事及老弱遭亂遇害者的尸骨暴露在原野之上,于是,就命令官校將這些尸骨掩埋,還讓皇帝朱祁鈺設齋醮以示體恤。
汪皇后生有二女,無子。
明代宗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朱祁鈺皇妃杭氏生子朱見濟,朱祁鈺計劃立親子朱見濟為太子,而廢掉皇太子朱見深,汪皇后執意以為不可,她曾說:
“如果這么做,恐怕有礙陛下監國的名聲。這是祖宗的天下,陛下代上皇為帝,再將天下還給上皇之子,這就是禮讓。禮讓是出于至公,至公,則賢明的名聲都會歸于陛下。”
朱祁鈺聽言,大怒道:
“你是想說,朱見濟不是你的兒子嗎?”
因此,汪皇后忤逆了朱祁鈺的心意,遂被廢黜。
事后,朱祁鈺便立杭氏為皇后。
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杭皇后崩逝,謚肅孝。
朱祁鎮復位之后,削去杭氏皇后之號,毀壞其所葬之陵,而后,仍稱杭氏為郕王妃。終明之世,杭氏始終沒有被承認為皇后。
朱祁鈺崩逝,朱祁鎮將朱祁鈺的后宮唐氏等全都殉葬。當時,議及汪廢后的處置時,李賢上言道:
“皇妃(之所以稱皇妃,是朱祁鎮復辟后,不承認朱祁鈺曾為皇帝)已經被幽廢,況且,皇妃的兩個女兒還年幼,其景況尤為可憫。”
這樣,朱祁鎮才沒有將汪廢后殉葬。
需要說明的是,皇帝死后,宮妃殉葬,是自朱元璋以來的祖制,直到朱祁鎮死時,才遺詔廢除這一殘忍制度。
朱見深復位為太子之后,知道汪廢后曾經不要朱祁鈺行太子廢立之事,所以,朱見深對待汪廢后十分恭敬。
汪氏性情剛烈正直,曾經有一次,朱祁鎮問太監劉桓道:
“我記得以前我有玉玲瓏系在腰間的,現在玉玲瓏在哪里呢?”
劉桓說:
“應該在汪妃那里吧!”
朱祁鎮就打發劉桓前去汪氏處索要。
汪氏聽說劉桓來討要玉玲瓏,她就把玉玲瓏丟在了井中。
然后,對來人說:
“沒見過那個東西。”
后來,汪氏曾對人說:
“當了七年的皇帝,難道不堪消受這幾片玉嗎?”
話說,因在宮中時,與明英宗錢皇后、孫太后相處融洽,出宮居王府時,汪氏從宮中所攜帶錢財物事很多。后來,曾被朱祁鎮派人搜索檢取。
汪氏年八十而卒,經歷五帝六朝,前后六十二年,其間個人的升沉興廢,皇帝的替換更迭,可謂看慣。最終,她還得與景泰帝同穴而葬,實前古未有之異聞。
關于明代宗朱祁鈺易儲廢后失人心一事,基本說完。
最后,再強調一點,朱祁鈺有沒有因為易儲廢后的事情,失掉人心,還需仔細斟酌,但是,因為易儲廢后,他破壞了規矩是事實;因為易儲廢后,他給了反對者強有力的把柄是事實。
雖然,朱祁鈺做了八年的皇帝,但是,一開始,他的正當性就不是十分充足;過程中,他又沒有完全掌握所有的權力機器;結果,對其不滿者打起正統的旗號之后,頃刻之間,八年的業績便四散崩潰。
本文主要參考資料:
1.明·彭時《彭文憲公筆記》卷上
2.《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列傳第六十四《彭時傳》
3.《明史》卷十一·本紀第十一《景帝本紀》
4.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一《列朝·賜講官金錢》
5.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二十五《評論·靖康景泰二論》
6.明·談遷《國榷》
7.明末清初·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三十三《景帝登極守御》
8.《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七十五
9.明末清初·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三十五《南宮復辟》
10.《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一《后妃·景帝廢后汪氏》
11.清·毛奇齡《勝朝彤史拾遺記》卷三《景泰朝帝》
12.明·張岱《快園道古》卷之四《言語部》
13.明·黃瑜《雙槐歲鈔》第五卷《易儲詔》
(全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