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好友聊天,我說我真羨慕你喲,不像我每天上下班擠地鐵就要花費兩個多小時,累得像條狗。
她馬上反駁我,好什么呀,我還羨慕你呢,能有勇氣去大城市闖蕩,我呀,只能在咱們這個小地方安身立命咯。
苦笑了一下,我給她回復(fù)過去一句:其實我倆看到的都是對方的表面風光。
文 / 南氰
我們目前不同的生活現(xiàn)狀,都是我們各自選擇的結(jié)果。
畢業(yè)的前一個月,我問她,“你怎么打算的?”
“不出意外,應(yīng)該回家吧。你呢?”
“我想去廣州,要不你跟我一起吧?”
“看看吧,說不定到時候會去找你噢。”
后來她回了老家,我則懷著一腔熱血與勇氣,來了這座城市。剛開始的時候,每天頂著灼熱的太陽,跟一大堆人擠地鐵,去面試。晚上回到出租屋,會特別想家,偷偷躲在被窩里哭。那個時候腦子里經(jīng)常冒出來的想法是:我太弱雞了。
這座城市的風太大了,我除了夢想,什么都沒有。
我給她打電話,她勸我回家,讓我別一個人在外面漂了。
她的生活看起來很不錯,朝九晚五,不加班加點,也不用擠“令人懷孕的3號線”。我知道她說的“以后來找我”,是遙遙無期了。
在當時,我有機會成為她,她也有機會成為我,只是我們都放棄了成為彼此的機會。
在網(wǎng)上看到@啊大島說的一句話:生活的真相就是無論你坐在桌子哪一邊,火鍋里冒出來的煙都往臉上飄。
合租的室友小穎的上一份工作很辛苦。單休就算了,好幾次我們在周日出去逛街時,冷不防就收到上級發(fā)過來的任務(wù),加班到晚上十二點更是家常便飯,最重要的是,那份工作又雜又亂,沒什么成長的空間。
在一個月前,她跟我說,要回廣西老家考公務(wù)員了。
“你之前不是跟我說,趁現(xiàn)在還年輕,要在外面闖一闖么?”
“我媽一定要我回家了。她說考上了就呆在老家,考不上就隨我。”
其實我知道,不管考得上考不上,她這次一走,我們下次見面就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
我們總說后會有期,可更多時候只有后會無期。
這其實是她的選擇。就像在十字路口,綠燈亮起的一瞬間,“嗒嗒”的鞋跟撞擊著地面,或左或右,或前進或后退,走向不同的目的地。
哪里都是生活。沒有誰能斷定,留在大城市就一定有所作為,而回到小城市,就一定庸碌無為。
人的一生很漫長,每個人的生活千差萬別,不到最后,誰也不知道會有什么樣的結(jié)果。
我很少主動給家里打電話,一般都是我媽找我聊聊近況。
翻了翻通話記錄,最近一次是3月17日,她給我打電話過來的時候,我正在吃外賣。
“吃的什么啊?”
“小炒肉。”
“又是外賣吧?多不健康啊,你那里又不是沒有廚房。”
“好的啦,我知道的。”
“你一個人在那邊,要照顧好自己,這兩天氣溫有些變化,當心感冒哦!”
“我知道啦,都這么大的人了,你啊別擔心了,我這里一切都好。”
掛了電話,看著桌子上油膩膩的外賣盒,忽然很想念她做的辣椒炒肉,外賣里的辣椒不辣,肉做的也沒什么味道。
我是個有些執(zhí)拗的姑娘。
工作也好,感情也好,在敲定之前,我會猶豫糾結(jié)很久,可一旦決定好了,九頭牛也拉不回來。
其實有很多人,跟我是一樣的。或者說,人人都一樣。
我們不可避免地對未來即將發(fā)生的事情心存恐懼,我們會擔心自己做錯事,而導(dǎo)致無法承受的結(jié)果。在這些主觀與客觀因素里,我們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相同的是,我們需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我們看著別人生活得多么多么好,然后嘴里發(fā)出幾聲贊嘆與羨慕,說我要是你就好了,我真想跟你一樣……但如果重新來過,自己仍然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一個朋友說:“因為那個時候的你,看到的感到的經(jīng)歷過的就只有那么多,那個時候的你,并不是現(xiàn)在的你。”
所以即使再給你10000次重來的機會,你仍然會選擇最初的那一種。
最后
其實我也知道擺在面前的路有很多。我不愿意被選擇,又害怕做選擇,以“骨子里帶著風”標榜自身,卻又羨慕那些與世無爭回家的朋友。
對于以后會發(fā)生的事情,我是沒有底氣的。我不知道它會不會按照自我預(yù)期的方向發(fā)展,興許到最后我什么都會失去。
也許重要的不是選擇的對與錯,選擇也沒有對與錯。
你選了什么,它就會給你什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