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門肯說過:人活著總是有趣的,即便是煩惱也是有趣的。 寫作于我,總是快樂的,即便是寫的不好,閱讀量很低,總是被首頁拒稿也是快樂的。
2017年10月18日晚,我給自己定下了日更計劃。很幸運,10月20日看到“365極限挑戰營”,也許是巧合,也許是命中注定,我毫不猶豫加入這個大家庭。
開營直到今天, 我一直在堅持著日更。雖然也有幾篇是應付,99%都是交心寫文,走心濃度不是一般的低。況且,日更路上,有了10班小伙伴的陪伴,不再孤單。
01? 個人更文整體情況匯總
接到更文總結任務的的時候,我把自己的更文情況梳理了一編,做了如下excel表格。
連續更文80篇(含本篇)。根據題材,干貨文24篇(其中故事法干貨12篇)、故事12篇、計劃總結類11篇、感悟9篇、讀書/課程筆記類8篇、科普文8篇、劇評/影評類4篇、照片分享3篇(最后3篇純屬完成任務),合計146263字,短短79天,居然寫了14多萬字。
不僅對更文的題材進行了分類整理、數據分析。同時,我對文章進行了自評,并結合首頁收錄情況,對排名前20名文章進行了排序,結果表明,干貨/ 總結是我擅長且感興趣的領域。
關于更文,其實我也知道沒有質量的輸出,很容易掉粉,本來粉絲才297,其中近200粉絲是加入挑戰營之前的。文章寫的不好的那幾天,確實掉了好幾個粉絲。雖然自己現在已經不那么在意閱讀量和首頁收錄,但粉絲的數量還是在關注著,畢竟我希望自己寫的文章不只是自嗨,在真情實感流露的同時,也能讓讀者有所思考或者收獲。
02 堅持日更之心路歷程
英國散文作家威·赫茲里特說過:偉大的思想只有付諸行動才能成為壯舉。寫在計劃本里的目標,只有真的付諸行動的時候,才有意義。
堅持日更,日復一日的輸出,會卡文,會懷疑自己,會覺得自己很差勁,會想要放棄,但每次內心還是有個聲音告訴自己:不要放棄,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很多次,堅持了這一次,第二天又會信心滿滿,寫的很順暢。隔幾天再卡文的時候,就會想起來只要挺過這一晚,明天又是雞血滿滿的一天。
有時候看到閱讀量慘淡,或者總是被首頁拒稿的時候,也會生出放棄的念頭,這時候我就想起當初無戒老師開營第一次課給我們講的作家思維,不管別人怎么說怎么看,不管寫的算不算好。自己首先要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寫出好文章,我想這兩個多月,我真的把這臭不要臉的精神發揮至極,不論閱讀量如何,我依然堅信,某一天一定會寫出屬于自己的好文章。
挑戰營第61天的時候,我寫了一篇堅持日更,讓我看到了自己寫得到底有多差,給自己堅持寫作的心喝了碗雞湯,我告訴自己:日更路上,懷著一顆平常心,懷著進步、成長的心態,享受堅持的過程,不為其所累,不被其所困,就是最好的狀態。
其實,我也發現了自己的問題:輸入不夠。盡管之前寫的不錯,也有閱讀量過千的文章,但自己在素材庫、知識體系、輸入及思考方面做的不夠,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進步空間,這應該也是一種成長。
慢慢的,我在自己不足的方面開始彌補,每周末看兩本書,做讀書筆記,寫讀書分享,梳理、整理自己的知識體系,完善自己的思維模式,現在每次寫作的時候,條理上已經比之前清晰了很多,看到自己的文筆不夠精煉、簡潔,也在刻意的訓練,讓自己一點點的成長、進步,哪怕很慢。
03 堅持日更之寫作定位
一開始,我跟很多小伙伴一樣,想寫文,愛寫文,有一顆寫文的夢想,但干羨慕別人的好文章,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散文、故事、小說、感悟、愛情、婚姻育兒都有嘗試,卻不知道什么是自己擅長和適合的。
就像windy天意晚晴在分享課中講到自己的經歷,她也是在各種題材、不同方向上踏踏實實寫了整整7個多月,才給自己定位到“劇評”領域,當自己找到定位和領域后,繼續深耕,就開始進入寫作的大門。
我在日更營的第21天就寫了一篇尋找寫作定位的文章:分享21天找到寫文方向的簡單粗暴方法。為了找到寫作放下,首先對自己365天的日更做了任務分解。
這是第一階段的目標— —堅持日更。
第1個月,嘗試各種題材和文體,盡快找到寫作方向;
第2-3個月,在一個方向上重復用力,練筆和打磨;
第4個月,整理出幾個關鍵點,加以擴散。
這是第二階段的目標— —每周5更。
第5-8月,在關鍵點話題上進行剝離、剖析,提高文章的質量和美感。
這是第三階段的目標— —每周3+更。
第9-12月,把第一階段寫的東西拿出來反復修改,總結出自己的特色,爭取寫出一些爆文,靠近簽約作者。
現在過去快3個月了,我一直按照這個節奏寫著,實在寫不出的文章的時候,就分享一些美照,讓自己的更文目錄不要中斷。很多時候,我們容易去看到自己缺少的東西,對做到的事情或者擁有的事物容易視而不見。每次在文末標注更文第多少天,看著數字越來越大,滿滿的成就感,一不小心就寫了那么多文章,對于自己堅持寫下去更是一種促進作用。
04? 堅持日更之個人成長
培根說: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敏,寫作則能使人精確。
堅持日更,讓我清楚知道每一天是如何度過的。雖然更文不是日記,仿佛看到當天的更文就知道那天做了些什么,容易從寫文時的狀態想到當天的經歷,這種能看到每天如何度過的感覺真的很奇妙,內心充滿了幸福感。可能這也是我每天堅持日更的動力之一吧。
堅持日更,讓我認真對待理性思考。博恩·崔西在他的《思維力量:如何思考、決策、行動及取得更佳成效》一書中提到了“反應--響應模式”,很多時候,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都是按照習慣對外部刺激進行反應,缺少深思熟慮和理性思考。因為寫作,因為輸出,也因為文筆不夠好,現在很難寫出細膩的散文和感人的故事,卻也正好讓自己的邏輯條理性和理性思維得到了很大的訓練。
堅持日更,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倒逼自己不斷輸入。以前總是自認為自己寫的還可以,對于簽約信心滿滿,覺得只要認真寫,過不了多久就會脫穎而出。寫著寫著,越來越發現自己的不足,看到別人寫的好文章,也看到班級里很多小伙伴比自己寫的好。有一段時間,我甚至懷疑自己不會寫文章了,很沮喪但不甘心放棄。
我去看別人寫的好文章,分析每一篇7日熱門和30日熱門文章,剖析好作品的文章結構和用詞造句;同時,積極學習各位大神的課程,聽無戒老師每天的寫作指導,聽windy天意晚晴的微課分享,也寫過幾篇聽課心得和分享,收獲蠻大的。
輸入,最重要的還是閱讀。這75天里,我也加大了閱讀量。每個周末去書城安安靜靜的看2本書,邊看邊寫讀書筆記,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以前每次看書就喜歡挑輕松休閑類的,現在讀書開始帶著問題和思考,會去看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這類以前不太喜歡的經典作品。發現看書的口味都發生了變化,開始靜下心來好好欣賞,對于自己,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堅持日更,讓我學會了取舍,開始認真對待寫作這件事。以前,就是喜歡寫,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把寫作當作自己的兼職。其實我一直是不安分的老師,工作后做過很多兼職:開水果店、做微商、云集、賣毛衣、培訓班上課等,也有過很多其他的想法:考博、出國深造,因為學校的房子一直沒狠下心折騰。
現在越來越明白自己的興趣和追求所在,天性喜歡大學生活,很多辭職讀博的老師畢業后工作的學校還不如之前的工作,就索性不跳了。尤其日更,讓我看到自己真的很喜歡碼字。
盡管目前寫的不夠好,盡管很多時候寫不出自己想要表達觀點的文章,寫作的時候,我的內心很充實,很快樂,我也在慢慢成長,在學著建立素材庫,不斷輸入,慢慢的進步、成長。
05? 堅持日更之規劃目標
哈佛大學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關于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結果表明:目標是行動的導航燈。沒有目標,我們就不會努力,因為我們不知道為什么要努力。在寫作這件事上,目標同樣重要,懷左同學、萌薇定下1年簽約的目標,都提前達成了。我的寫作能力差一點,給自己定下2年加標的中長期目標。
本來我2018年的寫作目標是想等實現了再出現在總結里,今天寫到了,就給自己立一個flag吧。同時,科學研究表明,把想法寫在紙上清晰可見。把目標和規劃一件件的寫出來,能夠讓自己仔細思考,認真對待。
具體寫作目標:
1>. 至少寫出1篇閱讀量過萬的好文章;
2>. 平均每個月漲粉10位;
3>. 讀書筆記、微課分享共不少于60篇;
4>. 影評不少于30篇;
5>. 爭取做3次在線分享;
6>.深耕在個人成長、個人品牌、極簡、總結和管理領域;
365日更挑戰營 | 寫作訓練第7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