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人際交往中,人脈好壞的關鍵不是看你社交技術多高明,而是看你能不能最快最準確找到交往對象的真實需求,知人所需才能投其所好。任何有價值的高效社交都是迎合了別人內心所需。自己擁有什么不重要,別人需要什么才重要,“性格不合,話不投機”本質上都是因為供給和需求無法完美匹配,掌握了這個秘訣,人人都能為己所用。
2、拓展人脈最有效的手段是“互利互惠”,兩個人沒有利益上的等價交換就沒有牢固可靠的人脈關系,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沒人會不圖回報的單方面付出,即便是親生父母也是為了養兒防老。不要說什么知恩圖報,需要報恩的恩,本質上還是交易,只是交易的標的不是金錢而已,在中國式人情社會,拓展人脈就是發售“人情債”。
3、中國式人際關系的核心是“仁”,仁的本質是友善親人,因此做人是建立在二人的基礎上,做人不是自己應該成為什么人,而是讓別人認為自己是什么人,因此,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所謂會做人不過就是“圓滑”,會不會做人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來自于別人的評價,被人評價為“會做人”,其實并非你真的精通做人,而是你給別人帶來了利益,如果你損害了別人利益,絕對被人指責為不會做人。
4、在社交中,有的人從不得罪人,凡事總是逆來順受,為何卻沒有好的人脈?追根溯源是因為沒有資源,人際交往的本質是利益交換,庶民無人脈,弱國無外交,再純粹的感情背后也是“交易關系”資源越多人緣才能越好,拓展人脈的本質就是用利益交朋友,再用朋友攫取利益,因此,最高級的社交手段就是讓自己優秀,讓自己升值,自己的社交才能升值。
5、職場潛規則的本質是“權力大的人用“地位差”剝削權力小的人,俗稱“官大一級壓死人”,在職場中要感謝規則,因為沒有規則就沒有秩序,但是也不要排擠潛規則,因為有潛規則,所以弱者才能逆襲。如果沒有潛規則,就意味著所有弱者都要無條件遵守強者制定的規則,從而就會出現贏家通吃,強者恒強的局面,階級固化難以打破。
6、人際交往中的所謂“弱國無外交,庶民無人脈”,本質上是資源利益不對稱導致的,無弱,強焉在?因為人性的趨利避害,所以你最想結交的人,大多數是最不想結交你的人,沒人愿意去巴結不如自己的人,在討論人脈有沒有用之前,先問下自己有沒有用?任何有價值的人脈都是“人身人脈”,通俗地說就是“人身依附”,在職場中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誰的人。
卡耐基說過:“人的成功15%取決于專業知識,而85% 取決于人際關系。”可見,人際關系是一個人通往成功之路的門票。只有經營并維護好自己的人際關系資源,才能左右逢源,平步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