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資料來源——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全國中草藥匯編)
別名——芍藥、白芍藥、金芍藥。
藥科——毛茛科植物芍藥的根。
產地——分布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
藥類——補血。
藥性——微寒。
藥味——酸、苦。
入經——肝、脾。
功效——養血,調經,斂陰,止汗,平肝,止痛。
主治——陰虛發熱,自汗盜汗,頭痛眩暈,胸脅疼痛,瀉痢腹痛,月經不調,崩漏,帶下。
現治——女人一切病,產前產后諸疾,痛經。
參治——驚狂,痙攣,瘟瘴,血閉不通,血痹,瘀血,惡血,賊血,敗血,咯血,衄血,汗血,腸風瀉血,下痢便膿血,金創血不止,眼?。繚?、明目、目赤、胬肉等),太陽鼽衄,發背,肝氣逆疼,寒熱疝瘕,風毒骨髓疼痛,痔瘺,瘡疥。
藥理——治風,和血,和營,益氣,降氣,解熱,降溫,除煩,鎮靜,催眠,解痙,舒
經,瀉肝,補癆,蝕膿,保肝,強五臟,固腠理,理中氣,補脾胃,補腎氣,利膀胱,通月經,利小便,破堅積,增強細胞免疫,增強體液免疫,抗菌,抗炎,降血壓,抗潰瘍,抗腫瘤,抗誘變,耐缺氧,抗心肌缺血,通順血脈,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抑制中樞,抑制血小板凝集。
用法——水煎,丸劑,散劑。
用量——水煎(常量6~12克)。
禁忌——反藜蘆。惡石斛、芒消。畏消石、鱉甲、小薊。產后禁用,脾胃寒者忌用,血虛寒者忌用,下痢純血者忌用,疹子者忌服。
自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