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小琳
周末,帶兒子去商場轉悠。走到兩棟大廈的連接處,小朋友突然不走了。
“怎么了?”
“媽媽,你看!”
原來在走廊兩側的墻壁上,裝了兩塊碩大的鏡子。兒子站在中央,向兩邊望去,能看到無數個自己……
“真好玩!媽媽你過來,哈哈,還有那么多個媽媽!”
這恐怕是兒子第一次真實體會到“無窮”。
如果你問一個孩子:什么是無窮?
可能會得到這樣的答案:
100(在剛學會十以內數字的孩子眼里,100已經是很大很大的了);
很久很久以后,等我老了的時候;
是很多很多糖果,我這一個星期都吃不完;
……
據說在很久之前,人類酋長也只能認到數字3。后來才逐漸有了十進制,二進制……有了計算機語言,有了數字世界,有了互聯網上無窮無盡的信息。
可以說,對“無窮”的認知,代表了一種思維能力的進化。
那么,我們之所以說了這么多的“無窮”,相信聰明的你一定猜出來了:今天的書,就和它有關。
《超越無窮大》,作者是謝菲爾德大學理論數學領域的榮譽研究員,尤金妮婭·程。同時,她還是芝加哥藝術學院的客座科學家。致力于“讓世界擺脫對于數學的恐懼”。
好吧,經歷過三角函數、立體幾何、傅里葉變換、線性代數、微積分的同學們,應該能理解到那種“對數學的恐懼”。
“好不容易畢業了,誰還沒事看講數學的書?”
記得某位明星說過:我們生活中用到的數學,小學三年級就已經夠用了。
的確,誰也不會買個菜,還要用到定積分。
那我們從小愁到大的數學,到底有什么用呢?
我想大概有3個用途:
學會如何思考
增添生活樂趣
使人生更美好(怎么可能?!)
下面我們就一個個來說。
1、學會思考
既然今天的主題是“無窮”,我們不妨就從無窮聊起吧。
說到“無窮”,你也許會想到一個很遙遠、很虛幻,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
但就像開篇中,孩子看到鏡子里的影像一樣,實際上,無窮離我們很近。
再比如,作者說小時候最喜歡和妹妹一起繞著火爐互相追趕,就像進入了一個永遠都跑不到頭的軌道。
環形,讓人們在有限的空間里開啟了個無窮的旅程。
(這會不會是粒子對撞機的雛形?)
就像從只能數到3的酋長,進化成今天為AI輸入程序的工程師。人類的發展史可以說,也是一部數學進化史。
古希臘幾何學家阿波洛尼烏斯總結出圓錐曲線理論,1800年后,開普勒才能在其基礎上定義出行星的運行軌道。
高斯研究了一生的非歐幾何,在170年后,成為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核心基礎。
更不用說,今天遍地高科技對二進制算法的依賴。
難以想象,沒有數學發展的推動,今天的人類社會會是怎樣的一種景象。
2、別樣樂趣
我特別喜歡跟兒子玩一個游戲,叫:莫比烏斯帶。
簡單地將紙帶扭轉一下,粘好(樣子像極了∞,有木有)。
就會發生奇跡——
一筆畫滿紙帶的兩面;
從中間剪開后,仍是一個環形。
每次小朋友都玩得樂此不疲。還會學著我的樣子,講給其他人。
說到這,我想到了書中的一個例子,也相當有趣:
我們都會用一只手比劃出從1到10的數字。
那么,如果換成二進制的算法,5個手指,伸直與蜷縮分別代表兩種信息,則可以表達出32個數字(2的5次方)。
簡直太有意思了!
3、足夠好的人生
剛才我們說了:無窮就在身邊。但卻誰也沒有碰到過。
一旦你說我遇到了無窮,我們總能在其基礎上再加上1,而定義為新的“無窮”。
也正因此,無窮給了我們足夠多的想象空間。
言有意而意無窮
美味讓人回味無窮
世界之大包羅萬象、無窮無盡
……
由此,我們發現了有限與無窮之間的區別,才知道了可為與不可為的邊界。
好了,關于無窮,我想就聊到這吧。
你也許會感覺今天的文章沒有干貨,或者說——沒有什么用。
但,如果能在這個充斥功利與實用的時代,找到一個機會,能讓自己安靜下來,喚起曾經的記憶,又有何妨。
其實,仔細想來,很多被我們所珍視的東西,都沒有什么具體用處。比如愛情,自由,尊嚴,文化……但正因為擁有了這些,我們的生活才會多姿多彩,人生才有更多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有一天,當我們不再以“考試”的心態面對數學,才能發現它的真正魅力。
你與數學之間,又有哪些有趣、有料,刻骨銘心的故事呢?
歡迎留言。
—END—
天津拆書幫分舵舵主
拆書學院簽約領拆
得到APP簽約作者
《中國家庭報》專欄作者
如果感覺文章對自己有用,請留個“喜歡”再走吧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