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日去田園才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人間的美好與歡悅。四下望去,大片大片的綠盡收眼底。規整菜畦隆起,那是兒菜,是蠶豆,是蒜苗,是香蔥……的溫床。其間,金黃燦爛的油菜花也恣意點綴著新綠,她們開得如此的熱烈,你爭我斗,永不服輸。終于形成一簇簇,一叢叢耀眼的黃色花海。“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或許當年的杜甫看到的撩人春色大致如此吧。
? ? ? 景物的獨美終究是單調的,人物的參與方能帶來暖意。正如眼前,彎腰佝背的老嫗、白發滿頭的老翁,荷著鋤頭走在田埂的壯年男女……大家各自拿著農具,邊互相打趣,邊忙著手上的伙計。一時間,景美、人趣,儼然構成了一幅美好如斯,張狂著生命力的畫卷!
? ? ? ? 我醉心于此,居然把此行的目的——摘艾草拋之腦后。幸得同伴提醒才不至于誤了行程。于是便趕忙在這地里田間找尋著這春天的信使。
? ? ? 其實無需太大費勁,只需俯頭便會發現,腳下所停留的田壟上便滿是艾草。它們一小撮一小撮聚攏,緊挨著,在蜿蜒曲折的埂地上形成一綠色長條,仿佛妙齡少女系于脖頸上綴滿翡翠的項鏈。湊前細看便會發現一株株的艾草可愛至極,楓葉狀的葉片正面是綠色,反面則泛著白。這惹人的茸毛白從莖葉、枝干延伸至根部,春風輕拂,萬千株艾草如醉柳拂風,千姿百媚,讓人有一種想要捧起來呵護的沖動。但此行的我們絕不是為了觀賞其美,而是采擷至家中,做成春日美味。
? ? ? 時至晌午時分,即使是春日,陣陣的熱浪也實是灼人。我們不愿做驕陽的俘虜,便只得把大片的艾草連根胡亂剪下,趕忙躲在坐落在田間的紅磚瓦房的屋檐下挑撿艾草。因為不是一株一株有意的摘取,所以剪下的艾草要么是裹挾著大量泥沙;要么就是就是連綴著黢黑的枯葉;抑或是夾雜著其他的雜草,由此,挑撿艾草這份活計必定要花費大量時間,以至于大捧的艾草已經蔫得嚴重,沒有了之前的神采。可驚可憐之余,我們迅速將挑撿好的艾草裝入紅色塑料袋中,還剩一捧未挑的,些許發蔫的艾草,我們實在是不忍棄之,想帶回家中,奈何袋子已經是塞得滿滿當當,不留一點縫隙。我們便把它們堆放在草叢中,但愿春日的雨露能夠給它們滋養,讓它們重新煥發生機。
? ? ? ? 之后,我們快步回到家中,找出銀灰色的鋁制臉盆,舀滿水,將艾草放于盆中浸泡。這邊,洗凈的艾草剛放入竹篾筐子瀝水的同時,那邊就已架好柴火放好鍋準備進行熬制。將碧綠的艾草放入滾燙的沸水,加入食用小蘇打,等待半個小時左右便可以盛出熬得綿爛的艾草糊。熬好的艾草色澤變得墨綠,散發出陣陣清新誘人的艾香。將其倒至粘米粉的面上,再加些糯米粉攪拌混勻,這時米粉的白瞬間被艾草糊和汁水的墨綠所覆蓋。用勁揉搓過后,顏色變淺,現出深綠,變成一個大青團。將青團擰成小劑子,置于手掌之間,反復揉搓成小圓團后壓平,放入早先備好的蘿卜干肉沫和腌菜肉沫,包裹后捏成月亮形狀和三角形的形狀以示區分兩種不同餡料的口味。爾后放入蒸鍋或蒸籠,不用多久,鍋蓋便不堪水汽的推壓而鼓鼓做響,鍋內的艾香的清香,腌菜和蘿卜干的咸香和肉香味撲鼻而來,讓人垂涎欲滴。這便是贛南客家的特色美食——艾米果。
? ? ? ? 如今,生活的節奏加快,鮮少有人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一美食,想吃了便從市場上買上一兩個解饞。確實,時間讓我們馬不停蹄地成長,摘艾草,包艾米果的記憶也成了我對童年最大的回味。正如詩人秋籽所說:“我憂傷的馬匹,又放牧于長滿艾草的河流。在時間的岸上,我丟失了很多東西。”今日,我懷著孩子般的心情,做著童年時候常做的事情。我要把記憶鐫刻成永久,因為我永遠不能忘懷那艾草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