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方
從17歲拍出第一部電影《窗外》到56歲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窗里窗外》,歲月在林青霞的生命里滲透進多少天外神韻?新書發布會場,林青霞優雅側坐,黑色緞面禮服襯著笑靨如花,她說:“寫作出書和我拍電影一樣,都是無法預料的?!?/p>
十七歲,林青霞在西門町被星探發掘,然后走進了《窗外》劇組,扮演瓊瑤筆下的女主角江雁容。從此,她的演藝生涯一發不可收拾,不僅成為瓊瑤的御用女主角,還被邀請做了多重嘗試,從《云飄飄》到《金玉良緣紅樓夢》到《警察故事》到《滾滾紅塵》再到《白發魔女》……不同形象不同時代不同性別的角色,她一一演來,并且怎么演怎么成功。至此,“林青霞”三個字如恒星般灼灼閃耀,而電影院內,林青霞就代表著高票房。
完成一百多部電影,四十歲,林青霞突然宣告息影,她息影的驛站是婚姻。那個如土一樣質樸的男子張著懷抱,笑容可掬地在路旁等她,她拋下一切走過去,沒有猶疑……結婚后,林青霞將自己的圈子進一步收窄,她知道刑李源是個低調的人,所以她做得比他還低調?;楹螅侠钤此退簧倜F珠寶首飾,但她只戴一對幾卡的水鉆耳環,和價值千多元的玩表Swatch,她做著凡常的刑太,生下三個女兒,她在婚姻里心滿意足……是好友黃霑的離世,促使她拿起了筆。黃霑生前曾邀她寫專欄,她沒答應,兩個月后,黃沾突然離世,她怔怔的,一下子覺得那個“不答應”多么無法彌補!心中千言萬語翻滾,當晚,她就寫下《滄海一聲笑》以紀念黃霑,結尾她這樣寫:“黃霑的一生是精彩的,他盡情地做他自己,直到最后一分鐘,將他豁達的人生觀傳達給許多許多的朋友,甚至于許多香港市民。香港少了他好像少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沒少,因為他已經深植于大家心里,似乎他并沒有走,想起他就想到他的笑聲‘哈!哈!哈!’。”這是從心底涌出的字眼,如此流暢如此真誠,以至《明報》發表后,好友紛紛夸其文筆清麗情真意切。從此,她走上了寫作之路,在海內外多家刊物開辟了專欄。她說,是好友黃霑引領著她,引她走上一條心靈傾述之路、“紙上做夢”之程。
對于一個十七歲就出來演戲,并且片約不斷,很少有空讀書的女人,展紙寫文并不是容易的事吧?所以,她有許多惶恐,處處請教處處拜師。她說“看到一雙手、一首歌或一張照片,都能引起我寫作的沖動,但常常不知道該怎樣結尾”,當她問及董橋如何結尾時,董橋說,想在哪里停就在哪里停。她聽了有啟發,很開心,于是想在哪兒停就在哪兒停。她認為寫作上季羨林是她的老師,因為她讀了季羨林的《老貓》后懂得,原來好的文字不一定是詞語堆砌,也可以是心底里簡簡單單明明白白的真實。
林青霞說她有閱讀障礙癥,讀一本菜單都要讀半天。但因為內心的寧靜和據守,息影后她居然讀了許多古典名著和當代文學。自己看書很慢,更多的時候,她會選擇“聽書”,“ 我喜歡蔣勛講《紅樓夢》、《詩經》。”所以,蔣勛也是她寫作路上的又一貴人。
愛情,林青霞在文里不大提及。曾經,她跟秦漢的愛情被輿論推在風尖浪口,令她心力交瘁,她的師父圣嚴法師對她說: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于是,林青霞收攏心緒慢慢放下。夜深人靜獨自對月的時候,都不大提及的愛情,看來是真正放下了,真正的放下就是這樣:不懼不念不逃不避不親不近。
“出道幾十年,都是媒體寫我,這本書,每段話,每個字,都是由我心里涌出來的……”2000多人的書會現場,掌聲雷動。無論是窗外的活潑好動、還是在窗內的寧靜據守,林美人都是林美人——可動可靜可淺可深,林美人是真正的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