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視覺之美。電影就好像一部風景優美的風光片,每一帖都能用來做壁紙、桌面、明信片。湘西的景色美到神醉,梯田、碧水、遠山、古樹、民居、服飾…無不讓人心醉神迷。
湘西的風光令人神醉,湘西淳樸而熱烈的民風,同樣讓人心潮澎湃。男主人公楊英俊就是湘西漢子的典型代表,執拗而堅韌,執著而堅強,一如那山那水所浸透著風骨。
《十八洞村》以楊英俊精準脫貧的故事為主線,將湘西大地上一切美好人與事,一一呈現在觀眾眼里,永駐在觀眾心中。退役后楊英俊,與水田打著交道。自力更生,辛辛苦苦,任勞任怨,卻從不怨天尤人。甚至主動放棄成為被精準扶貧的對象,因為在他看來,決不能給國家添麻煩,給政府添麻煩。盡管精準扶貧小組的成員三番五次屢做工作,他的態度都未曾改變。
可能有人在看到精準扶貧幾個字后,會覺得《十八洞村》是一部拍給農村人看的電影,其實不然。因為,影片對人性的挖掘,細膩而深刻。比如楊英俊觀念的變化,從死活不愿意被扶貧,到主動帶著大家一起脫貧,就是對自我否定,自我再認知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無論是生活在湘西的千千萬萬個楊英俊,還是奔波在大城市中的你我他,都必須經歷。這種成長,既見證了人性的尊嚴,又呈現了人性的美好。尤其是當楊英俊們,或你我他,面臨生死改變,鳳凰涅槃時,顯得尤為彌足珍貴。
《十八洞村》反映了當代農民和諧自然、戰勝自我的心路歷程,把人們的苦樂悲喜愛情榮辱交織在一起,折射出中國幾代人的艱辛奮斗史。影片把他們昨天與今天的圖景,濃墨重彩的交叉繪制在一幅充滿地方特色的風景畫卷中,贊頌了華夏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偉大凝聚力。
原生態的美景之旅,也是一程滌蕩心靈的精神之旅。生命之渠,更需精神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