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想了解青龍寺其實并不是來西安以后,而是之前還在蘇州漂泊的時候,那時候就想寫個短篇小故事。
背景:唐朝,長安。
人物:日本遣唐使(我才不會說這么古怪的組合是因為那個故事是為了某個奇怪的基友)
故事:佛教,長安,刺殺,樂游原
樂游原一直是想寫的地方,因為之前太愛《開唐》里椴公對樂游原,對大唐長安的描寫。總之我就按著腦中的狂亂想法一路下去,幾方揣摩和勾畫后,發現最終將這些元素融合起來的就是——青龍寺。
唐朝的長安、唐朝的佛教與唐朝的俠客,構成了我這個武俠愛好者最癡迷的元素,加之本來對唐朝文化的癡迷,于是對本來不太重要的背景也來了一番很繁復的考據。包括長安城的市坊,地形地勢,道廟寺宇,甚至衣飾穿著…以至于在我真的身處西安后忍不住想去親自實踐,將青龍寺、樂游原、曲江池、東西市、興慶宮、大明宮、城墻、博物館等去了一遍,也許只是想圓了自己那個盛唐武俠夢吧。哎,每每想起那些曾馳騁過無數俠客的地方都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再來說說長安與游俠的關系吧。
如今距離那個故事完成也已經很久了,而距寫下上面那些話也過去了一年有余,正巧我在西安也待滿了一年。這一年多的漂泊總有很多話想說,但到最后也沒能說出口。也許真的是因為很多人事都不能一言論之,苦辣酸甜總算嘗了一個遍,我又是個寡言吝語情薄憶濃的人,很多事往往想想就作罷了,并沒有很強的訴說感,所以導致很多事都拖延了過去。其實,挺可恥的。可恥的人,往往有點小可憐。23333
回到正題,繼續說游俠和西安吧。
港真,西安一直是我夢想里的城市。作為深度武俠控,大唐盛世、游俠列列,絕對是武俠的天堂。所謂“西出陽關無故人”,而西安正是這個“西出”的重要關口,向西左近一部是大漠黃沙,豪邁沖天的西域諸國,東退秦嶺沿江河而下,則是中原腹地,再東進入煙柳繁華的江南之地,眺望北方,那是氣吞如虎的狼煙爭霸之地,但想就覺得血脈噴張,興奮異常。
再者,在大部分中國人眼中,我國古代最強悍的時代就是漢唐,西安作為帝都之所以流傳千年,就是由此而始吧。那么多王侯將相,傳奇故事,江湖奇俠,他們就是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生存生活,想不耀眼,想不令人向往,怎么可能?
讀過《史記》且對中國俠文化有一定了解,也許還會對我國的游俠史有概念。從戰國時百家爭鳴的時代,進入到秦漢王朝的大一統時代,游俠由盛至衰,逐漸被桎梏被禁止,那時候“俠以武犯禁”的俠義精神為帝國龐大的國家機器所害怕,所以他們用儒家的“禮儀仁孝”來教化子民。從秦朝商鞅變法起的戶里制度來看,這對游俠的傷害可是致命的。
再說我所知的俠客史的變遷與發展,畢竟在秦漢之前,俠客還處于萌芽和發展中,直到唐朝時,這股俠客潮流再次流行起來,由此發展至鼎盛。唐時,俠客文化流行起來,一方面是因為李唐建國的時候,許多草莽英雄、游俠豪健的確出了很多力氣;另一方面則是大唐國力鼎盛、風氣開放,且并不死守儒家的仁義道德,直到中唐后期,社會動蕩、軍閥割據,為游俠的發展與壯大提供了一定的客觀條件。
主客觀條件都有了,長安作為唐時的巍巍帝都,自然成為大野龍蛇草莽的集會之所,再加上百年間的文化沉淀,它作為“俠客”精神的代表,也是理所應當。
胡扯這么多,也是心累!